伏国军
为了“改善”伙食,今天中午买了一桶方便面,在往方便面加开水的时候,突然一滴眼泪掉下来,不知道是幸福还是回忆?
想起那年, 1996年秋天,我在甘肃嘉峪关打工的时候,我有个绰号叫“方便面先生”。企业里发不出工资,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每顿饭就靠一袋方便面打发。我们住在祁连山下,秋风嗖嗖呼啸在河西走廊无边的戈壁滩上,灌不饱我饥饿的胃,还有那思念家乡的情感。企业本身不景气,加上我们来自外地,生活很可怜,每月240元的工资克扣没剩多少,还从月头推到月尾,吃不饱饭那是家常便饭了。
遇到休息日就和两三个同事相约去附近村庄老乡家蹭饭。记得有一次去一个老乡家,一对老夫妇,70多岁了,很热情,给我们端了一盘子苹果,我们愣住了,因为在我的老家来客人就端馍馍和罐罐茶,后来才知道,这里待客的就是水果。老乡的热情加剧了我胃里空空。不能白吃苹果,还得帮老乡干点家务活呀,挑水,扫院,就更饿了。
我们居住的房子附近有大量山楂树,经常摘山楂充饥,越吃越饿,但能填饱胃。食堂经常断火断水也断饭,方便面就是我们的美味佳肴。每月的工资最大支出就是买方便面。那时候,一包方便面一块钱,一个月断断续续也吃个二三十包,感觉很费钱了。我是属于“聪明的”,不单买,搞批发,一次批发一箱子,0.8元一包,一个月省了不少钱,再加上我每月吃方便面的频率远远大于他们,这就是“方便面先生”的由来。
回想那段时光,其实也很好,人生路上的经历越多、磨难越多,“财富”也会越多。比上远远不及,比下绰绰有余。在嘉峪关的工作生活,让我学会了吃苦、忍让和坚持。
离开嘉峪关已经有25年了,有时候还会想起那时候管理我们的经理,听说他是董事长的姐夫,姓张,我们都叫他“张姐夫”,具体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不给我们饭、天天欺负我们的厨师“小兵”,听说用洗过羊毛的水给我们做饭,一张饭票就给打半碗饭,最后和我们打架屈服了,和我关系最后还不错,起码能吃到满碗饭了;除了几个老乡,对其他几个朋友的印象都模糊了,记不清了。感谢那段人生经历,2016年的春节前解散都回家,我和几个小老乡就在嘉峪关的一个小路口拦车缩在新疆到西吉的大班车上,因为我发高烧就在兰州中途下车,取药耽误了时间,最后换乘其他车回家。
时间很快,从刚出校的毛头学生,变成了中年大叔,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从娃娃变成娃娃的父亲,一个山里娃走进了城市,打工、创业、安家,娶妻生子,风风雨雨度过了前半生。
人到中年其实追求的不是那么多了,从以前的冲动变得冷静了,从以前的感性变得理性了,从以前的毛手毛脚也变得沉稳了。追求的物质越来越少了,也看淡了攀比、奢侈,以前追随的人和事很多,今天看看,最值得追求的其实只有内心深处的平和、健康和快乐!
前几年经济不景气,生意越来越难做,好多中小企业昨日生今日死。我算一个幸运者,企业还生存着,但不敢放松警惕,随时做好被市场淘汰的思想准备。只希望不要变成负债者,不要影响别人,不要对社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留下骂名。
昨日的一袋方便面,今日的一桶方便面,间隔25年的变化,那时一袋方便面是生活必需品,是不得已的救命粮,今天的一桶方便面竟然是“改善”生活的调剂品。常忆昨日苦,珍惜今日甜。
(作者系自治区政协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