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春深老树绽新姿(五)

——灵武园艺试验场(灵武林场)变迁实录

王其健

值得一提的是,曾在建场60周年之际,灵武园艺试验场隆重而热烈地举办了场庆,几代职工相聚一起,回首过去,抒发情怀,感慨逝去的岁月,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其间,表彰了功勋人物;出版了精心编撰与颇具品位的场志和抒发职工心声与感慨的文学作品集等。

一路走来,历经风雨坎坷,心中酸甜苦辣五味杂陈。除了为后人留下一片果园绿洲,两鬓斑白或银发皓首的老园艺人更为引以为荣的是为其留下了一种精神,一种宝贵无价的艰苦创业精神。

灵武园艺试验场60年的前进发展史,如同大海行船波浪式前行一样,大致划分六个阶段,真正大发展快开发和突飞猛进时期为第二阶段(1958—1966年)、第四阶段(1979—1991年)、第五阶段(1992—2007年)、第六阶段(2007年以后)。这个漫长时期,产生神奇推力的是遍及华夏的“大跃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航船”的高扬风帆;“包产到户”的体制改革;重振雄风的二次创业。多年中,场里为确保大开发胜利达标,全场范围的“大会战”、局部范围的“突击战”、小范围的“攻坚战”连绵不断,名称各异。值得一书是前期的大会战,全厂上下齐上阵,情景蔚为壮观。现场大红横幅高高悬挂,彩旗飘舞,歌声飞扬,进取向上的氛围催人奋进,比学赶超与争先恐后的画面,令人动情。那时机械化程度低,全靠小拉车、独轮推车、毛驴车拉运,背篓子背土,脸盆子端水等。然而,参战人员不惧艰难困苦与风吹日晒,战严寒顶烈日,干得争先恐后,热火朝天。因为他们怀揣梦想,心中燃烧着激情,所以不计个人得失,在风沙弥漫中忘我冲锋,硝烟阵阵中勇往直前。直到大会战画上句号,职工们才拖着一身疲惫撤出工地。采访时,老园艺们已记不清大会战的确切数字。他们动情地说:“时光催人老,记不太清了。但是,大会战再苦再累,也让飘香的硕果驱赶得无影无踪,日后更是干劲冲天,信心百倍,年复一年地加油干!”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改革春风吹拂下,灵武园艺试验场走进了鼎盛时期,拥有职工670人,专业技术人员48人。2006年移交灵武市管理后人员构成发生了大的变化(退休与支援新场),职工总数为319人。场部建制由原来三科一室变为生产、供销、计财、保卫、办公室及工会、妇联、纪检、汽车队、建工队、医务所、商店、食堂、招待所、果品加工厂、子弟学校等,场部下辖四个果树生产队。1989年,水果年产量猛增为1400万斤,年创利润92.86万元,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这在灵武园艺场60年发展史上无疑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灵武园艺试验场成立70多年,场领导班子更换频繁,到现任场党委书记、场长杨文彬为班长的这届领导班子,屈指算来已是第十八任。

一晃,杨文彬接过接力棒已6个年头。试验场走到今天,呈现出繁荣稳定,人心凝聚,与时俱进,蓬勃向上的大好局面,春深老树在灿烂阳光与春风和畅的新时代,向大千社会绽开了新姿。

看到这些,杨文彬心中有着欣喜与慰藉,感慨万千。荣誉也好,成功也罢,均是过眼烟云。前进之路不会平坦笔直,否则,就不是路,准确说不是人生与事业之路。这就是古今人之皆知的哲理。

谈到下一步的奋斗目标和场里的未来,杨文彬沉稳平静、语速平实地说:“经过几年的努力,第一步稳和保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下一步的工作经过班子研究,提出了‘126’的工作思路,即实现‘建设和谐美丽园艺场’一个目标,坚持‘稳中求突破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原则,落实‘重科研、优结构、美环境、固基础、补短板、提效益’六项举措。从基层党的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作风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及项目谋划等方面实现新的发展。在对8000亩林地统一规划的同时,走出一条集生产科研、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经济发展‘四位一体’的成功之路,逐步建立完善管理科学规范、约束有力、讲求实效的生态经济林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事业没有句号,继往开来是一种永恒。对于以杨文彬同志为班长的园艺场党委班子,自我加压、勇毅担当的事业类型的人来说,还要加个更字。

贺兰山巍峨岿然,顶峰直插云天。远远眺望,似乎看到一行登山的人,奋进在狭窄而弯曲的山路上。他们的目标是登上峰顶,尽览光明。最前边的领队人,高大魁梧,健步生风,不时高举起小红旗,为全队鼓劲加油和助力……

(作者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中国散文学会、宁夏作家协会、宁夏诗词学会会员,宁夏作协报告文学专委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社特聘驻宁首席作家、主任记者、宁夏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 2023-11-13 ——灵武园艺试验场(灵武林场)变迁实录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67080.html 1 春深老树绽新姿(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