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惠农区中街社区:

社区议事“板凳会”让群众“心声”变“掌声”

本报记者 罗 鸣

什么是幸福?家住惠农区中街社区的居民周少堂深有感触:“居住环境好、困难有人帮、诉求有人管,住在这样的社区就是一种幸福。”

今年以来,中街社区党委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辖区居民问题焦点,变“等群众上门”为“上群众家门”,通过打造“一米阳光,幸福满格”网格治理品牌,推动“党建引领、多方协进、服务提质”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党的阳光温暖千家万户。

在中街社区东胜院小区,每当大家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左邻右舍便搬来小板凳商议起小区管理的大小事。“咱们前期推选出新一届业委会成员,召开了业主大会,选出了业委会主任,这段时间大家感觉业委会的表现如何?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在10月下旬的一次“板凳会”上,中街社区副主任李海瑞主动问起新业主委员会的工作情况。

东胜院小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面积小且住户少,一直以来没有物业公司接管,小区内车辆乱停乱放、垃圾清运不畅等问题比较突出,住户怨声载道。“我们曾经组织大家成立业委会,但好景不长,居民们嫌业委会不作为,大家生活中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近期,我们多次组织召开了‘板凳会’,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后,又重新选举了业委会主任。”中街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牛建香告诉记者。

“自从换了业委会,小区的事有人管了,尤其是老袁,尽职尽责,小区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这段时间变化最大的就是车棚,原来脏乱差,老袁带着大家清扫垃圾、粉刷墙面,如今车棚面貌焕然一新。”……一人一个小板凳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谈看法、提建议,坦诚交流,氛围热烈。在大家眼中,今年73岁的老党员袁洪喜,无疑是一位称职业委会主任。

开放的场地,几个简易板凳,“板凳会”跟着居民走、围着需求转、朝着矛盾跑,让群众感受到民意有人倾听、问题有人处理,把群众“心声”变成了“掌声”。

“记得当年东胜院小区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时,由于该小区是商住混合小区,一层是商业用房,二层至六层全部为居民住宅,在改造上下水管线的时候,按照规定住宅区的住户不需要承担改造费用,但商户改造需自己承担费用,为此,商户意见很大,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牛建香向记者描述了曾经的情景,当时社区及时协调供水公司等部门与商户代表召开“板凳会”共同协商议事,通过讲政策、摆事实、说道理,这才让商户的思想有所转变,最终同意出资改造,圆满化解了一场矛盾纠纷。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发展,居民结构、居住形态、居民需求和社区的主要矛盾不断变化,如何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关注群众热点难点问题,让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精准精细。牛建香一直有自己的想法,她认为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只有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才能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板凳会’的目的是让居民在小板凳上坐一坐、聊一聊,坐得近了,心也跟着近了,群众就能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也更有利于了解民情民意,夯实社会治理的群众基础,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牛建香说。

聚民智、议民事、传民情、解民忧、办实事。中街社区通过设立民情议事厅、举办社区居民议事会、开展“民情日记”进小区活动等,吸引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利用“板凳会”“庭院会”征集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协商议事的方式提升居民参与的广泛性和积极性。如今,中街社区把“话筒”交给百姓,有效实现了从“为民作主”到“让民作主”的转变。

--> 2023-11-13 惠农区中街社区: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67055.html 1 社区议事“板凳会”让群众“心声”变“掌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