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军
日前,在泾源县政协召开的“推进肉牛全产业链 实现肉牛产业提质增效”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们精彩的发言赢得参会人员的热烈掌声。
今年,泾源县政协将“推进肉牛全产业链 实现肉牛产业提质增效”列入《政协泾源县委员会2023年协商工作计划》。根据安排,今年7月,泾源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相关部门及专家学者意见,大家在交流互动中深化研讨,在共话协商中凝聚共识。
委员们在调研中了解到,2022年以来,泾源县抢抓先行区建设机遇,对标自治区、固原市产业发展布局,将肉牛养殖纳入“1+3+X”产业发展体系,坚持“优质+高端”双轮驱动,全力打造泾源高端肉牛繁育基地,推动肉牛养殖全产业链发展。截至目前,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11万头,发展肉牛养殖户0.68万户,培育规模化养殖场60家,成立肉牛合作社180家,发展“50”模式家庭牧场48家,创建市级以上肉牛养殖龙头企业8家,打造养殖示范村35个、培育示范户1200余户,建成万吨饲草料加工配送中心3个、饲草配送点7个。
“按照全县肉牛饲养量11万头计算,全县全年需饲草60万吨,目前全县干草缺口15万吨,精料缺口7万吨。”协商会上,泾源县政协委员梁斌说,在调研中发现,县内没有规模以上饲料加工场和饲草加工企业,需大批量从安徽、河南、山东等地购入干草,外调成本高。个别行政村虽有饲料初加工小作坊,但生产产能、产品品质较低。建议持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围绕“种、加、收、贮、用”等关键环节,完善政策支持。鼓励种植企业在周边县区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租赁土地等形式种植饲草,建立“飞地”饲草基地;鼓励利用倒茬地块、套种间作形式种植高粱、巨菌草、燕麦等牧草;购置投放饲草料加工机械,建设饲料加工厂,不断优化和完善多元化饲草保障供应体系。
泾源县政协委员兰桂萍建议,建立常态化督查检查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农户入园养殖的积极性,鼓励入园农户加快补栏。以百村千户养殖为基础,提倡家家种草、户户养牛,引导农户不断改善现有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支持肉牛养殖信息化建设,对规模化肉牛养殖场示范应用视频监控、精准饲喂、发情监测、生产性能测定等物联网技术;鼓励建设大数据平台,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生产水平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还要加强良繁基地建设,建立西门塔尔肉牛品种改良和安格斯肉牛品种选育繁育基地,开展西门塔尔肉牛改良选育与安格斯肉牛核心群选育,推广使用优质西门塔尔、安格斯肉牛冻精,完善优质高档肉牛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体系。”泾源县政协委员马义红建议,加强与区内外育种企业合作,支持建设安格斯肉牛良种繁育中心,建立联合育种机制。全面开展肉牛良种登记、选种选配、谱系档案建立、生产性能测定等,扩大安格斯肉牛核心种群规模,把泾源县建设成为面向全国提供优质安格斯肉牛核心种群基地。
泾源县政协委员赵宝成建议,持续走西门塔尔改良和安格斯母牛纯繁繁育路线,帮助农户了解分析安格斯牛养殖的收入预期和市场前景,更新观念,树立信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安格斯牛市场流通沟通协作联动机制,建立常态化的养殖数据定期调度机制,切实压紧乡镇属地管理责任和农业农村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压实包村包户责任制,对繁殖、引进、定点屠宰的安格斯牛实施普惠性政策措施。
委员们表示,泾源县作为肉牛养殖大县,应当科学合理规划肉牛产业布局和发展模式,完善肉牛养殖服务体系,大力推广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政企合力齐攻难题,推动肉牛精深加工,促进提档升级,提高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利用好当地资源,周边资源,结合自身特点,加强培训和交流,调动更多闲散劳动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