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 倩
10月份的室外气温逐渐下降,月牙湖乡花卉大棚里的“热度”却持续上升。正值鲜花采摘销售的关头,银川香石竹园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又招了一批农户采收鲜花。看着农户们繁忙的身影,合作社负责人张春平说:“我们合作社用工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量大稳定,一个是留守妇女居多。”
针对留守妇女大多就近临时务工、稳定性差、技能水平低的特点,银川香石竹园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企业的联农带农作用,与她们签订长期合作种植协议,重点解决留守妇女的岗位和收入问题,让她们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能习得一技之长。
“合作社每年用工2万人次,年均劳务支出300万元以上。与此同时,合作社种植园区现有的58栋温棚,都与农户签订了种植合作协议,可带动新增稳定就业50户以上,每户年均收入4万元左右。”张春平说。
今年以来,兴庆区积极探索联农带农工作模式,完善企业与农户产业发展利益分配机制,让群众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
10月14日,在兴庆区掌政镇茂盛村的大棚里,村民陶锋两口子一边拾掇种苗一边盘算着今年的家庭收入:“我来给你算笔账:鲜食番茄一年两茬,青菜黄瓜倒茬种,一棚一年咋也挣3万元。咱俩包3个棚,种得好一年能挣10万元。”
今年35岁的陶锋,以前一直没有稳定的收入,日子过得很窘迫。这两年,他和宁夏乐乐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种植合作协议,在企业的指导下搞大棚种植,实实在在挣到了钱,对企业的各种政策赞不绝口。“公司不仅按保护价保底收购,还会为我们提供所有的生产资料、全程技术指导,我们只管种好菜,怎样都不亏钱。”陶锋告诉记者。
“一个良好的联农带农机制,对我们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据宁夏乐乐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宁介绍,企业凭借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农产品的品种优势创新联农带农机制,以经营性收入为主、工资性收入为辅的复合型结构,来提升合作农户的收入水平,为企业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打牢基础。目前,企业在兴庆区推广种植面积已达500余亩,与40余户农民签署种植合作协议,每年用工200人次左右。
“不断壮大联农带农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的数量,扶持他们更好地生产经营,是兴庆区推广联农带农机制工作的重点。”兴庆区农水局副局长王斌说,近年来兴庆区积极探索多种联农带农机制,推进企业引培提升,将农户链接到产业链上,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让更多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入股配股获股金、集体经济获利金、务工就业获薪金、反包管理获劳金、学习技术获黄金,持续提高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