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军
“要发挥好固原市职业技术学校的作用,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增开菌菇生产加工等特色专业。在毕业季,组织本市各类经营主体组团进校园招聘毕业生,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和新型农民。”“应强化固原市农业和农村局农产品质量监管的职能作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行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要鼓励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与龙头企业联合,构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产业链,带动农户实现组织化、产业化经营,增强其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日前,固原市政协组织召开“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体制机制 助力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市”协商座谈会。部分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民营企业负责人围绕各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运行模式、培育举措、扶持政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体制机制工作、农资供销情况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近年来,固原市紧密结合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机制,着力培育扶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生产能力。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72.95%和60%,土地规模化经营占比达到16%以上,开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调研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经营主体存在组织结构和内控制度不健全,运作管理随意性较大。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或制度落实不到位,日常经营决策往往由少数人说了算。”固原市政协委员陈景新建议,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机制,平等保护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合同取得的土地经营权,鼓励采用代耕代种、股份合作等形式促进土地连片流转到各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发挥好固原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的平台作用,吸纳集成国内先进农业科技成果,依托经营主体嫁接、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先进技术。鼓励合作社、合作联社在社员内部开展资金互助业务,激活自身“造血”功能。
“一些经营主体中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才稀缺,经营服务手段落后。农业生产资料统购统配、产品统收统销规模很小,农业生产成本没有明显降低,对产业的引领和服务能力薄弱。”陈志琴委员建议,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延伸加工、流通环节产业链,通过利润返还、股利分红等多种分配方式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完善“租金保底收益+股份分红+经营获利”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健全“公司+合作社+农户”流转出租机制、“公司(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作价入股机制、“公司+基地+农户+社会化服务”订单农业机制等联农带农机制,确保农民分项获利。
张国坪委员建议,完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规范各类经营主体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章程,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民主监督机制。依托固原市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无工业污染的自然环境优势,突出营造宣传固原市农产品“绿色”“有机”“养分积累高”的特色,提升“六盘山”特色农业品牌影响力。
2个多小时的深入探讨,让大家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务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委员们表示,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把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积极探索“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山区农村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的重要举措,突出实效导向,制定年度任务和具体措施。建立发展任务落实调度推进机制,加强市、县(区)之间、牵头部门之间、相关配合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及时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问题和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重大事项。突出结果导向,对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贷款担保及贴息、农业保险投保及补贴、用地指标、财政资金补贴和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等方面优先给予倾斜照顾和重点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