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王志洪:把文化“大篷车”开进千家万户(五)

有一年,话剧团的大篷车在送戏下乡的途中,目睹了一场恶性交通事故。一辆手扶拖拉机违章载客,车翻到了几十米深的山沟里,当场造成10多人死伤,事后听说是驾驶员没有驾驶资格造成的。看着血淋淋的事故现场,王志洪突然有了新的创作冲动,他要把这场意外的交通事故写下来,把驾驶员的违章教训写下来,把送戏下乡与提升农民法律意识融入大篷车艺术中。

这次创作的冲动对后来大篷车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那以后话剧大篷车演出的剧本情节开始向写农民生活、农村工作、演农民故事方向转变。由于所有的事都是亲历亲闻,王志洪用3天时间完成了这部戏的创作,取名《农机站长》。《农机站长》这部戏随着大篷车走遍了宁夏的所有乡镇,演出700多场,成为很火的一部戏。后来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领导专门找到他说:“《农机站长》讲的不仅是一场交通事故,更是一堂生动普法教育课,帮助政府解决了交通管理工作中普法难度大的课题。”

王志洪:在《农机站长》这个戏之前,大篷车演出队偶尔还会有些城市生活的戏。《农机站长》获得成功后,突然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大篷车的戏路子要更直接地面对农业、面对农村、面对农民。必须说农民的话、写农民的事、演农民的生活。从那以后,农民的喜怒哀乐成了王志洪的创作源泉,农民的企盼和希望成了戏中的情节,让农民在享受文化艺术的同时,感受到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光明。《农机站长》为大篷车艺术找到了新的支点,使大篷车艺术在农村生根、开花、结果。

讲农民身边的故事、演农村的戏,这是话剧团大篷车送戏下乡道路上一个具有拐点性的突破。从那往后,王志洪创作的所有戏都紧贴农民生活。农村的家长里短、婆媳斗气、打工赚钱、计划生育、文明新风、应用科技,所有的故事都从农村百姓中来,提炼升华后再通过舞台送到农民中去。上接国家大政方针,下接农村地气。王志洪的创作也进入丰产期,22部反映农村生活的话剧先后脱稿。

王志洪:农业新技术推广时,我们写了《庄稼汉》,在西吉县演出时,有名搞养殖的农民还追着我们打听小尾山羊的价格;农民外出打工风起云涌时我们写了《铁杆庄稼》,就有农民想请我们帮着去讨要工钱;农民维权难,我们写了《农家小院》;农村换届选举时,我们写了《女村长》;当时的区委组织部一位副部长还专门看了我们的戏,说我们的戏对做好农村换届选举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所有的戏都来自农民的生活,所有戏都带着纯朴的泥土芳香走上舞台。从1984年算起到现在,这30多年里,大篷车行程80余万公里,演出了8000多场,观众总人数达到1400多万人次。

话剧大篷车把宁夏农村改革重要历史节点的大事、大政策都搬到了舞台。农民爱看,政府高兴。在30多年里,宁夏话剧团的大篷车走遍了宁夏所有的乡镇,最多的乡镇演出过22次。中宣部、文化部、全国总工会等单位还九次组织宁夏的大篷车到全国各地巡演,宁夏话剧大篷车走遍全国22个省区。根据小学课本改编的《金色鱼钩》先后演了1000多场,被中宣部列为经典爱国主义教育戏。

2021年,王志洪已经年过八十,在大篷车的路途上,辛勤的耕耘有了丰厚的收获,他内心的英雄情结也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全国话剧艺术领域大满贯获得者。他创作的《梅家小院》《宁夏好人》等剧目获得了文化部的“文华奖”、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剧协的“曹禺剧本创作奖”和文化部的“文化精品工程奖”。这是全国文艺界最高的四个奖。还曾获得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三下乡”先进个人、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等荣誉称号。宁夏话剧团也被自治区政府命名为“先进文化旗帜单位”。中宣部、文化部也把宁夏话剧团树为全国文化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王志洪:我很感谢宁夏,无论是作为剧作家还是演员,我写的二十二部戏全被搬上了舞台,每部戏都演了200场以上。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百姓的认可,根本不可能有我的今天,宁夏对我来讲是个福地。给我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也成就了我。宁夏人民把能给我的好全给了我,我得好好干,来报答这里的人民。最近又写了一部戏,《小康,你好!》,是讲移民扶贫的。这部戏完成后,我这个老爷子不准备再写了,这也是关门戏。人生的舞台迟早要谢幕,只是希望“大篷车”别谢幕,永远在路上。移民到宁夏,我从不后悔,我认为是宁夏这块土地养育了我,给了我为农民写戏,为农民演戏,为农民导戏的舞台,我感谢宁夏,也想为宁夏的文化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拜学英 蔺银生 撰稿)

--> 2023-10-09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65652.html 1 王志洪:把文化“大篷车”开进千家万户(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