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消费市场火热,假日经济强劲增长,加速升温。
大型商超内商品琳琅满目,等待前来购物的游客挑选;餐饮店门口人们排起“长龙”,准备同家人共享美食……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热门商圈更“热”,火爆餐饮店更“火”。
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假期前7天,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9%;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同比增长94.7%,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164%。
全国多地餐饮消费市场火热升温,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餐饮等企业实现销售额92.7亿元,同比增长21.8%;陕西省570家零售、餐饮样本企业销售额25.87亿元,日均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2.2%;广西全区206家零售业、餐饮业重点企业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9%,其中餐饮业企业同比增长18.5%。
“在黄金周长假期间,中国各地城市都经历了明显的消费狂潮”“旅游业的繁荣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活力”……中国“超级黄金周”的消费热引发国际舆论关注。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报道称,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正发生变化,预计消费将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
——文化市场活跃,丰富人们精神生活,陶冶情操。
主旋律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扫黑除恶题材影片《坚如磐石》、喜剧片《前任4:英年早婚》……今年国庆档,共有十余部新片上映,为观众送上丰富多彩的假日“文化大餐”。
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我国2023年国庆档电影票房达27.34亿元,观影人次达6510万。截至目前,今年我国电影总票房已突破470亿元。
除了电影院,各大剧院、博物馆、科技馆、艺术展馆也迎来客流高峰,不少场馆通过延长夜间服务时间满足公众参观需求。
在重庆市渝中区,沉浸式戏剧《雾起江州》让观众以“剧中人”的身份参与;在上海零食博物馆,“零食音乐节”让人们享受不仅好玩、好看还好吃、好听的多重体验;在陕西西安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唐风沉浸式主题乐园让游客体验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市井生活……各种形式和创意的“沉浸式体验”,逐渐成为中国文旅产业新的增长点。
假日经济,映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经济复苏向好的活力。
假日期间,我国9月份PMI数据发布引人关注,三大指数同步回升,释放经济运行积极信号。
“中国制造业恢复扩张以及中秋国庆黄金周假期的旅游热潮,正在点燃人们对经济在今年早些时候放缓后可能重拾增长势头的希望。”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如是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报道称,随着中国经济显现出企稳迹象,多家国际投行上调了对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预期。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将中国今年增长率预测分别从4.7%和4.8%上调至5%。
透过今年中秋、国庆假日经济交出的成绩单,人们将更深刻感受到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的态势,世界将更深刻感受到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底气。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