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莹
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近年来,具有突发性和高致死率风险的心梗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避免心梗风险,掌握心梗发生征兆和预防等知识尤为重要,近日,记者采访了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诊疗中心心内科CCU主任陆民。
抽烟是年轻男性患者患病率增高的危险因素
不久前,青铜峡一名30多岁的小伙子到银川与朋友约饭聊天,席间喝了些酒,突然胸口憋闷感到不适,立刻拨打120,送往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心梗,医生快速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目前术后恢复良好。
“急性心肌梗塞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猝死的可能性非常大。从临床病例看,目前心梗患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且年轻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他们一般没有基础病,但很多人有抽烟的习惯,成为高危病理危险因素。”陆民说。
年轻人暴饮暴食、过量饮酒后,也增加了突发心梗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患者中,尽管首次发病通过心脏支架手术挽救了生命,但烟瘾仍然戒不掉,还会有再次发病的风险。
“心梗发作后越早送医越能够抓住最佳治疗期。因为年轻人对病情敏感度高,因此他们往往能够接受及时抢救治疗。”陆民说,就相同病情而言,中老年群体防范意识薄弱,发病总希望在家通过休息来缓解,反而延误病情,有的甚至就医时离发病已经超过24小时。因此就同样的病情,尽早接受治疗会有更好的效果。
那究竟出现什么症状时应该送医呢?陆民说,因为心属脏器,它出现病情不像肌肉、皮肤等受伤有明显尖锐的疼痛感,患者往往会有胸口憋闷的感觉,喘息困难,好像石头压在胸口,但有时候这种感觉不明显,建议如果有持续半小时以上感到憋闷,要及时尽快到医院就诊。
心梗愈后患者要重视二级预防
“目前治疗心梗最常用的办法主要有药物溶栓治疗和介入手术治疗。”陆民说,一般来说,具有胸痛、胸闷症状的病人到急诊科后,医生第一时间会给患者做心电图,如果检查结果显示ST段抬高或造影结果显示大血管堵了,就要进行心脏支架治疗。
药物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很短,目前能在时间窗以内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占比较少。就算接受了溶栓治疗,后期也可能需要再次进行心脏支架手术介入治疗进行补救。当然,心脏支架手术也并非一劳永逸,进入“保险箱”,因此对疾病的控制和预防尤为关键。
对年轻人而言,一定要戒掉抽烟习惯,而且越早越好,控制少吃肉类、油腻食品的摄入。对中老年群体而言,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对这些指标定期监测。
陆民提醒,对已发生过心梗患者预防再次发生心梗,称为二级预防。患者应避免治疗误区,认识到进行了血运重建并不等于治愈,不可忽视药物的维持治疗,重视规范化药物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可以进行轻微室内活动和简单的肢体运动,进入缓解期后,可进行散步、太极拳以及日常生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