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 静
“太感谢你们了,帮我搬家擦窗拖地,还为孩子办理了残疾证。”日前,在利通区罗渠公租房小区,居民蔡润对利通区尚之学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的服务人员说。
服务人员中,一位戴着墨镜的90后青年正是该中心的负责人马东。熟悉马东的人都知道,虽有眼部残疾,但他对生活和工作都充满热情,艰苦奋斗成功创业,长期帮扶身患残疾和家庭经济困难的青少年,用大爱情怀为他们带去了希望和光明。
2022年4月,马东带领40余名残疾人创立尚之学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自此,坚持扶残助残理念,帮助残疾人实现人生价值成为马东不变的初心。“从创业第一天开始,我从来没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残疾人,健全人能做的,我多费点功夫也能做。服务残疾人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长久以来埋在我心底的种子,也是我愿意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马东说。
2021年,经过与利通区残联相关负责人沟通交流,恰逢自治区残联下达利通区残障人士居家托养服务任务,需要社会力量支持,马东遂以志愿者身份同吴忠市残联和利通区残联工作人员共同走访了百余户残疾人家庭,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居家托养服务,并在服务中心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
家住梁湾A区的肢体二级残疾人何志祥告诉记者:“在服务中心吃饭问题解决了,还可以和大家一起聊天,每天都过得充实、快乐,感谢残联,感谢‘尚之学’。”
马东介绍,目前,服务中心承担残疾人居家托养和日间照料两种服务。居家托养主要为40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服务人员从送饭、做康复训练、精神慰藉等做起,让他们感到关爱和温暖。日间照料主要在服务中心开设专门场地,为来此的残疾人开展休闲娱乐、餐食供给、午休等基本服务。
为更好地服务残疾人,依托服务中心,马东还打造了洗车行、按摩店等专属就业岗位,帮助残疾人就业。他先后帮助600余名残疾学生入学,为34名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杨天华因受到精神上的刺激,致精神二级残疾,42岁的他还照顾着80岁的母亲。2022年,马东和利通区残联工作人员邀请杨天华加入服务中心,每天为二十几户残疾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一天能挣60元至75元,有效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
为帮助残疾人在家实现就业,马东与浙江义乌兄弟中性笔厂签订合作协议,由厂家提供加工零件,志愿者上门手把手教授技术,重度残疾人在家就可组装中性笔,组装好的笔再由专人负责销售。
马东说,接下来,他将为更多困难残疾人家庭提供服务,让残疾人感受到关心关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