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单 瑞
“以前小区路面坑坑洼洼,晚上路灯也不亮,下雨天排水不畅到处都是积水,一到晚上都不敢让老人出门,现在路也平了、灯也亮了、树更绿了,下水也通了,进出方便多了,我们的揪心事终于得到解决。”近日,提及完善小区基础设施的事情,利通区金花园A区居民李艳兴奋地说。
金花园社区于2003年修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排水管道老化,路面破损严重,影响居民出行,群众反映强烈。
居民的诉求就是社区工作的方向。金花园社区结合“便民服务站”“石榴籽议事亭”“民主协商议事会”,征集“家门口的烦心事”、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及时收集反映问题、及时协商议事解决,整合多方资源,争取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完成了金花园A区墙面修整、下水、天然气、供热管道换新、路面硬化等改造项目,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从“脏乱差”到“净齐美”,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治理,金花园社区以“微改造”为切入口,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电动车停放在楼道很危险,飞线充电不安全,充电桩数量不够,对于我们这种早出晚归的业主来说,很不便利。”“有些业主遛狗不牵绳,孩子放学都要避着走,孩子的安全能得到保障吗?”前不久,在组织开展的板凳议事会上,金花园社区书记张丽萍认真听取居民代表诉求,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协商沟通。
张丽萍介绍,近年来,社区成立网格党支部,推选威信高、能力强的党员成为微网格红管家,组成“1+1+X”微网格红细胞团队4支,收集各类民意诉求59条,宣传各类政策知识138余条、劝导各类不文明行为200余次、调解各类邻里纠纷20余次。一件件群众反映的难心事、操心事、揪心事,通过民主协商议事会,得到化解,不仅宣传了政策,化解了矛盾,也增进了邻里间感情,是社区治理的一把“金钥匙”。
“我们将持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社区‘143’民主自治功能,协商议事融入网格,以党建为引领畅通渠道、让社区党员动起来、阵地活起来、资源用起来,从居民群众最关注、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暖群众的心、解群众的难,让协商议事真正集民智、惠民生、接地气。”张丽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