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 敏 张红霞
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是人民政协的一项工作制度,主要任务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倾听界别群众呼声,把界别群众提出的问题、表达的意愿、创造的经验反映上来,提高建言献策的针对性。
十二届自治区政协高度重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为更好发挥政协组织的界别优势,拓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渠道,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创造性在产业链上设立了11个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活动站。
为了使“活动站”更好发挥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作用,在自治区政协的指导下,9月22日,经济委员会依托在银川建发集团设立的“现代服务业”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活动站平台,围绕“助推惠企政策落实 全面恢复和扩大消费”,邀请政府相关部门与部分委员、界别群众70多人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既立足当前说短板弱项,又着眼长远提对策建议,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为我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强化服务 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消费一头连着生产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说,我们要站位全局,深刻认识、全面把握恢复和扩大消费对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坚定发展信心,全力以赴做好恢复和扩大消费各项工作。今天参加座谈会,就是听听大家对当前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意见建议,把大家好的意见建议通过政协渠道传递给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转化为科学决策、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
会上,大家一同学习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自治区商务厅负责同志通报了1至8月全区消费市场运行情况,帮助大家更好知情明政、精准建言。
“现代服务业涵盖很广,民生经济息息相关,是吸收就业的‘大户’。请各位企业家畅所欲言,把发展中的困境和意见建议提出来,共同为我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自治区政协常委、自治区政协委员联系现代服务业界别群众活动站召集人、银川建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杨伟开门见山,让参加座谈的企业家代表打开了话匣子。大家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扶持政策、培养专业人才等内容争相发言。
自治区房地产协会会长、宁夏吉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智斌第一个发言。他说,近年来,自治区、银川市先后出台了首套房降低首付比例至20%、取消限购、外省区职工购房享受与银川政策一致等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为民营企业发展吃下了“定心丸”,也为银川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能。
“我深切感受到全区重视民营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尊重企业家的强烈决心和鲜明态度。优化营商环境是保护支持市场主体的重要举措,全区上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我们要抢抓战略发展机遇实施二次创业,把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文章做好做足。”侯智斌坦言,如今房地产企业经营困难主要在于销售乏力、融资不畅、监管资金过严,建议规范市场行为,优化发展环境,加大住房融资信贷支持,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保障企业有顺畅的经营现金流。建立完善的房地产市场信息公开制度,提高政府、企业和市场的信息、政策透明度,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
宁夏信息产业协会会长、宁夏希望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志军说,虽然全区营商环境在不断优化,但政策的灵活性还不够,有时被“干条条”“硬条条”束缚,放不开手脚。“本土民营企业家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原生态,我们应该尊重和支持本土民营企业家,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让大家在宁夏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发展。”他建议,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目前,餐饮行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市场竞争形势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把握这种变化趋势,研究制定正确的对策,对餐饮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宁夏餐饮饭店业协会会长、宁夏德隆楼德鼎逸品董事长白云说:“优化餐饮企业营商环境是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的最见效、最直接、最明显的手段,餐饮向荣了,饭店满客了,社会经济的流动性自然就增强了。”
白云希望我区及时对标先进地区的经验,充分启动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机制,及时、广泛地听取企业家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强化企业生产经营全生态链周期化服务。完善营商环境投诉“直通车”制度,在服务指标上走在全国前列、达到标杆水平。深入开展高档餐饮市场准入门槛效能评估,提高贷款需求响应速度和授信审批效率,优化餐饮知识产权保护,助力“专精特新”大型餐饮企业创新发展措施,提振餐饮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政策护航 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
民营企业长成“参天大树”,离不开充足的“阳光雨露”。助力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厚植发展“沃土”,让民营经济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奔涌。
王府井奥莱、王府井百货银川公司总经理唐熳熳说:“如今,商业体跟随城市化进程发展,开设数量逐渐增多,但受经济及地域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新品牌入银频率较低,商业体出现大范围高度相似的商品和服务,缺乏特色和差异化竞争策略。这种同质化竞争使消费者难以在众多商场中找出差异,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审美疲劳,消费者体验下降,使商贸服务业的盈利能力受到限制。”
唐熳熳建议,由政府牵头,制定更为详细和明确的商业区域规划。加强对商场建设的政策引导和监管,鼓励银川市三区两县根据不同的客质特点及区域亮点进行差异化发展,打造特色商业区,避免同质化商场的出现。如兴庆区进行老城打造,商贸服务业突出复古、怀旧风格;西夏区强调旅游服务,以宁夏特色吃穿住行为切入点,商贸服务业主抓“宁夏特色城市名片”的风格;金凤区则重点打造高档化、年轻化的商业体,推动并深入银川潮流集合地的概念。
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烟火气是一座城市应有的底色,是一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市井烟火就是城市的温度。
宁夏象阳文化创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卜凯说:“点亮银川新业态经济,需要更多的烟火气,凸显本土文化气质,在重塑美好生活的同时,更好满足当下人们对‘诗和远方’的向往与探寻。新时代的娱乐业态已突破传统形态,升级为融合美食、文创、艺术、旅游、社交、体育等内容的新业态,在呈现音乐、娱乐、潮流时,还需要在硬件改造和软件配套上下功夫。”
卜凯谈道,升腾烟火气、激发新业态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议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推出系列促消费活动,大力挖掘消费潜能,充分促进消费潜力释放,大力发展集夜游、夜娱、夜演、夜购于一体的“夜经济”,让城市夜晚更亮,烟火气更浓,人气更旺。在超载都市街区,建立宣传和引导社会文明的平台,用专业管理赋能,让大家能在轻松、和谐、安全的环境中放松娱乐。
物业行业作为直接关系民生和城市治理的公共服务业,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建发集团高级副总裁、建发物业总经理赵长青说,近年来,全国物业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宁夏注册物业服务企业在2022年末达到近1300余家。
“为有效破解当前物业管理服务中的难点、乱点、热点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银川市积极探索物业管理新路子,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覆盖率、推进进度、落实机制上还存在一些困难。”赵长青建议,重点在老旧小区推行“红色物业”,解决无人管、不敢管、企业不愿接的突出问题。出台“红色物业”建立实施规范标准,强化监督考核机制,融入智慧科技化,打造标杆和示范平台。
宁夏起航技工学校校长、塞上阿姨家政集团总经理哈丽娟关注到,我区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融合度不高,学校专业与地方产业不配套,企业在招录精准康养人才的过程中难度较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不过在实践中,由于产教融合涉及多个主体,相关合作路径仍处于探索阶段,产教“融而不合”的情况依然存在。“我区一些大中专院校都开设了康护专业,但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指向医疗护士,事实上,这个行业目前供应过剩、供大于求。”哈丽娟进一步补充道。
针对这一问题,她呼吁积极引导大中专院校把培养方向放在康养专业。企业可以释放出如导乐分娩、高级陪护及中医康复理疗岗位,与大中专院校积极合作,采用产教融合的方式,采取“1.5+0.5+1”的学习模式,在校学习一年半,产业实践半年,岗位实习一年,把学生与岗位人才培养进行优化调配。建立包括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在内的多元合作机制,让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真正同频共振。
补齐短板 搭台赋能破解人才“瓶颈”
我国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满足这个产业发展的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如何突破人才“瓶颈”成为大家谈论的高频词。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