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敏
走访慰问、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协商帮困……今年,贺兰县政协牵头,联合县委统战部和卫健、民政、就业、妇联、残联等部门,依托贺兰县残疾人康复、托养和体育训练中心,以政协委员为主体,打造了“爱益相随”实践基地,以政协之能、委员之长服务弱势群体。
这是继2022年贺兰县政协牵头成立“爱不释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帮助妇女等群体维权后,创新搭建政协委员“爱”系列实践基地的又一品牌。
凝聚各方力量 搭建实践平台
对齐折叠、仔细粘贴、最后成型……8月28日,走进贺兰县残疾人托养中心,肢体残疾人徐天军认真忙碌着,这样看似简单的工作,于他而言却十分可贵,为他打开了生活的另一扇窗。2022年底,通过贺兰县残联入户宣传,徐天军入住残疾人托养中心,在这里他不仅享有生活照料,通过技能培训和辅助就业,让他有了一定收入。
“制作包装盒三个多月,我收入了1500多元,从毫无劳动能力变成有技能有价值,这让我一下子有了生活的动力。感谢贺兰县政协委员‘爱益相随’实践基地,为我们残疾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徐天军说。
围绕民生关切发挥政协优势,聚焦弱势群体强化委员担当,是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重要举措。贺兰县政协副主席钱瑞介绍,贺兰县政协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搭建联动部门、凝聚委员、服务群众的实践平台,让政协履职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今年3月下旬,一场“有事好商量”在贺兰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展开,贺兰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残联、妇联、工会、卫健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就残疾人就业、教育、权益保障等内容各抒己见。如何切实关爱残疾人、服务残疾人,由政协搭台建立“爱益相随”实践基地凝聚各方力量的共识由此达成。4月3日,《贺兰县政协委员“爱益相随”实践基地实施方案》印发,明确了“1+6+N”服务体系,即打造1个实践基地;依托专委会,按照委员界别特色建立技能服务、就业创业、志愿服务、文体教育、医卫服务、法律援助6个服务团队;为残疾人提供N项志愿服务。实践基地以“委员家、民情站、连心桥”为定位,梳理列出服务团队活动任务、政协牵头领导、完成时间,充分发挥委员专长和资源优势,开展系列爱心助残活动,打通服务残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发挥专长优势 真心助残扶残
“爱益相随”实践基地的建立,得到贺兰县政协委员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发挥专长优势,加入到扶残助残的行列中去。 (下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