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嵩
横城,又名横城堡,位于今灵武市北35公里处,距银川市10余公里。这里原是明代驻军的一处城堡(兵营)。《万历朔方新志》记载:“横城,城周回一里。正德间,总制杨一清筑。置操守,继设守备。(万历)二十七年(1548年),巡抚杨时宁甃以砖石。”横城不大,只有“周回”一里,是明正德二年(1507年)由时任右都御史兼陕西三边总制杨一清负责修筑的,后来担任宁夏巡抚的杨时宁负责在土城墙上包裹砖石。清乾隆三年(1738年)遭到地震破坏,城墙毁损,后重修。现今城墙上的砖早已拆除,其余保护尚完好。2013年,国务院公布横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横城是长城宁夏段的一个重要关卡,明清两代都曾在此驻军,在历史上军事地位一度十分重要。明后期,边患严重,嘉靖九年(1530年),任宁夏河西道佥事的南直隶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县)人,也是诗人齐之鸾主持整修了宁夏河东边防工程——东边墙“深沟高垒”,期间多往来于横城。他写有一首《登横城北眺杨邃庵所筑边墙》的七言律诗:
新墉山立界华夷,元老忠谋世莫知。
流俗眩真人异见,宏规罢役岁兴师。
万夫版筑忧公帑,千里生灵借寇资。
试问迩来胡出没,何缘不自横城窥?
这首诗选自《嘉靖宁夏新志》,《万历朔方新志》《乾隆银川小志》亦收录此诗。作者登上横城城堡向北眺望,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段新修的长城(明称之为边墙),目睹此景,作者感慨万千,即以诗委婉地表达自己对此段修筑不过二十来年边墙的一些看法,有褒有贬,褒的是边墙屹立,胡马不敢来窥,对边疆稳定起到一定作用;贬的是劳民伤财,动用八府各卫丁夫九万人修筑边墙,有怨声。杨邃庵,即时任陕西三边总制的杨一清,正是在这次修筑边墙的过程中遭到把持朝纲的宦官刘瑾诬陷,被下狱,边墙仅完成不足四十里就停了下来。齐之鸾多年在边地任职,主张修墙保民,办了一些实事,但似乎并不赞同杨一清大规模征役修筑边墙。诗表述的比较隐晦,杨一清毕竟是三任陕西三边总制的一代名臣,对国家安全是作出贡献的。
在齐之鸾之后又过了四十三年,即万历元年(1573年)四月,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人罗凤翔由大理寺左少卿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他在横城巡视期间写下了一首《横城石马头》的诗:
长城迤逦到河壖,玉塞艰危此地偏。
白浪经馀惟半址,胡骑突越若平川。
于今甃石连云起,喜见雄关似铁坚。
黠虏知灰游猎念,将军还急慎烽烟。
这首诗选自《万历朔方新志》,《乾隆银川小志》亦收录此诗。横城不仅是长城关卡、军事要地,在城西三里,还有一处黄河渡口,即横城渡口。清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二“陕西十一”记载:“横城堡在清水营西北八十里黄河东岸。《舆程志》:繇清水营而西北四十里,为红山堡。又四十里为横城堡。堡西三里,即黄河渡。渡河处有关,亦曰镇远关。又西北四十里,即宁夏镇也。”横城渡口历史悠久,早在西夏时期就是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元朝建立后,横城成了元朝在宁夏水上驿站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中兴水站。到明代,渡口更加繁忙,专门设有管理渡口的官员和保卫渡口的士兵。由于渡口四周景色优美,相互交错,既有绿色的田野,又有滔滔的黄河,还有蜿蜒曲折的边墙(长城)由此穿过,加之横城之北有个地名叫黄沙嘴,所以明代把横城渡口又称为“黄沙古渡”,被列为明朝时期的宁夏八景之一,明庆王朱旃就写有一首《黄沙古渡》的诗。罗凤翔的这首“石马头”诗既有怀古的成分,更多的则是通过眼前景色的描写,融入了抗击敌寇、报效国家的坚强意志。借景抒情,抒发襟怀,有积极的意义。
在明代还有一位叫王恕的诗人写有一首古风体的诗《和蓉裳九日横城登高放歌》,全诗载于《嘉庆灵州志迹》卷四“艺文志”,诗长52句,既有对风光景色的描写,又有对风俗民情的叙述,既有对抗击“虏寇”的自信,又有对朋友的期许,语言激荡,气势比较豪迈。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康熙皇帝御驾亲征蒙古贵族噶尔丹叛乱,于当年三月二十日由陕西安边进入宁夏境内,驻跸花马池,二十一日到安定堡(今盐池王乐井乡),二十二日到兴武营(今盐池高沙窝乡境内),二十三日到清水堡(今灵武市东北),二十四日由清水堡到横城堡,当天就住宿在这里。二十五日,康熙在横城渡口举行了隆重的祭祀黄诃仪式。由于横城渡口在当时是重要的码头,是连接内蒙古、陕北、宁夏物资水路运输的重要集散地。康熙驾临横城,面对奔腾的黄河及黄河两岸亟待浇灌的农田,思绪万千,写下了一首《横城堡渡黄河》的诗,表达了他的心情:
历尽边山再渡河,沙平岸阔水无波。
汤汤南去劳疏筑,惟此分渠利赖多。
这首诗出自《圣祖仁皇帝御制文》第二集卷四十八。从诗中可以看出,康熙在横城“亲巡农野,视渠流灌溉”,明确指出“朔方资大河之灌注,疏渠灌田”的重要性,要求宁夏官员将“疏通河渠”作为引黄灌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点。遵从康熙的命令,之后宁夏官员督率民众,清淤疏滞,拓宽渠道,修复暗洞,对古老灌区进行全面疏浚整饬,终使塞上江南的美景再一次展现。渡过横城后,康熙沿明长城边墙内侧西行,于三月二十六日抵达宁夏府城。康熙“驻跸宁夏凡二十日”,期间他写下了 《自宁夏出塞抵湖滩河朔作》《望贺兰山》《凯旋言怀》《中卫酒》等诗。康熙一生诗作远不及其子乾隆的多,能为宁夏留下数首,还是很难得的。它记载了一段纷繁复杂的历史,也道出了皇帝眼中当时宁夏的情景,足以让后来的人们感受到宁夏这一块热土在明清时期人文历史的厚重。
横城和它古老的渡口在沉寂了许多年之后,已经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已成为集历史地理文化、黄河湿地公园、观光旅游娱乐于一体的大型景点,也是外界真实了解宁夏古代政治军事、历史文化、社会民情以及水上交通的一个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