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 静
着手准备少数民族界别活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社区开展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对口协商活动……获奖绶带的余温还在身上,获奖后的喜悦还在心间,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全体工作人员又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在9月11日召开的全区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荣获“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这是荣誉,亦是激励。
近年来,自治区政协民宗委办公室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主线,围绕民族工作重点任务组织委员开展协商议政,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突出界别特色,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为推动我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康乐村,彩绘的“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仿佛进入一个民族大观园。
康乐村是移民搬迁安置村,在这里,生活着2400多名少数民族群众,他们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搬迁以来,康乐村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逐步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之路。康乐村民族和睦的景象是我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在我区各级政协引导下,委员投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具体体现。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既是宁夏区情之要,也是政协优势所在,更是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
按照广泛、多层、制度化的要求,民宗委办公室紧扣我区民族工作实际精准选题,先后围绕“我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情况”“我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建设现状及推进机制”“如何全面深入持久推进我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若干问题的建议”等议题开展专题协商,助力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一次次协商议政,一次次建言献策,都是民宗委办公室立足全区民族工作实际,开展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建言资政工作的具体体现。
在推动民族团结工作中,民宗委办公室聚焦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就《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提案》办理情况进行现场督办。并着眼各族群众民生福祉,就乡村振兴、快递从业人员权益保障、残障群众安全出行、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等议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协商活动,主动做好政策宣讲、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团结的工作。
坚持既要把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做好,也要把“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抓好,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民宗委办公室定期组织宗教界、少数民族界委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使委员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4次组织宗教界、少数民族界委员30余人赴发达地区学习考察,感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2021年9月,《“石榴籽”故事》丛书正式出版发行。该丛书生动展示了宁夏60多年来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实践经验,呈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生共乐共享的现实经历。该丛书的出版,也成为民宗委开展“有事好商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助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又一硕果。
为引导委员在政协履职中形成人人重团结、人人讲团结、人人促团结的良好氛围,民宗委制定《宁夏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工作规则》,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重要内容,加强与对口单位、各民主党派和市县政协的联系,积极参加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月”系列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进社区服务、参观学习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活动,为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增合力、添助力,使各族群众切身感受民族团结的强大凝聚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民宗委办公室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智慧和力量。”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