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 婧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家乡一盏灯,我想回到银川,回到姐姐身边……”日前,23岁的杨瑞瑞放弃上海的工作,回到银川想继续从事法式烘焙方面的工作,但屡次碰壁后,她发现想要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有些困难。
正当杨瑞瑞为工作之事焦虑时,自治区政协委员、宁夏儿童福利院院长范篆玲带来一个好消息:经自治区政协与相关部门协调,你的工作得到了妥善安置。
听到这个好消息,杨瑞瑞不禁红了眼眶,感动之余真切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温暖。
这一切都要从一封来信说起。聚焦“我区困难群体救助帮扶”是本届自治区政协重点工作,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多次前往宁夏儿童福利院调研并看望困难儿童。在一次调研中,得知宁夏儿童福利院成年孤儿就业存在困难时,叮嘱福利院要找准实际困难,提出意见建议,自治区政协将尽其所能,全力以赴助推成年孤儿解决就业难题。
这让范篆玲感触颇深,她提笔写了一封书信,向自治区政协领导反映了成年孤儿就业的困境。
“成年孤儿回归社会安置工作是孤儿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多数身体不同程度有残疾,受成长环境影响,性格也较内向,缺乏自信。在完成义务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后很难通过各类选拔性考试进入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继续学习,给就业带来困难……”在信中,范篆玲细数了院里10名成年孤儿就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比起物质给予,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并拥有就业机会更重要。
杨瑞瑞是10名孤儿中的一员,6岁时因其父母营救落水儿童英勇牺牲,她和姐姐成为烈士遗孤。2006年9月18日被石嘴山市惠农区民政局送入宁夏儿童福利院生活,直至成年。杨瑞瑞说,小时候也曾抱怨命运不公,但福利院和学校老师耐心细致地教育和开导,让她慢慢懂得感恩,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再大的逆境也能勇敢度过。就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姐妹俩刻苦学习,姐姐杨琴琴完成学业后就职于宁夏残联康复中心并已成家。杨瑞瑞于2021年7月从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烘焙专业毕业后,取得面点中级证书,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继续深造完成全部学业后,先后在三亚、上海等地工作。
点滴小事暖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收到信后,自治区政协高度重视,自治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会同自治区编办、残联、民政等部门,前往宁夏儿童福利院对成年孤儿就业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经调研得知,10名孩子中除1名外,其他身体均有不同程度残疾,有部分成年孤儿大专毕业后,掌握了一定就业技能。
根据调研情况,7月19日,自治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宁夏儿童福利院成年孤儿就业安置问题座谈协商会。座谈会上,大家在帮助成年孤儿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方向上达成共识,他们中有些会多种乐器,适合从事幼儿教育等工作;有些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学位证,适合从事社会工作岗位……按照“私人订制”,安置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中。自治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将持续跟踪督办。
“为孩子们做出可口的糕点,这也算回到了我最初的愿望。”9月11日,刚入职银川一所幼儿园做烘焙师的杨瑞瑞告诉记者,对于这份工作除了感谢,更多的是爱和感动,今后她将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感谢帮助过她的人。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我们将持续关注宁夏儿童福利院成年孤儿就业情况,切实发挥政协力量,进一步做好成年孤儿就业帮扶工作,助力他们的就业之路更加宽广。”自治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