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束 蓉
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遗址、23座古城堡,169个墩台、烽燧……经宁夏考古人员多年努力,现已探明证实盐池境内有259公里长城遗址。盐池县抢抓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让259公里长城遗址成为宁夏文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三十里一堡,六十里一城。”盐池县内有隋明长城4道259公里,23座古城堡、169座墩台烽燧,两道明长城(头道边、二道边)处于宁夏长城核心地段,占宁夏长城总长的25%,素有“露天长城博物馆”之美誉。
盐池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李月新介绍,头道边长城每隔15公里筑一军堡,30公里筑一镇城,镇城皆甃以砖石。定边营、花马池、兴武营城其各相距30公里,花马池、兴武营城中间每隔15公里筑有高平堡、安定堡、英雄堡三座军堡,兴武营西15公里处筑有毛卜剌堡。头道边与二道边沿线建有众多墩堠、战台、品字坑等长城附属设施,包括长城关、蒙汉关市在内,成为长城设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宁夏境内现存明长城遗迹中保存最好的一段。2020年,明长城头道边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示范段之一。
据盐池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王生岩介绍,通过多年的考古挖掘,在长城沿线先后挖掘了汉代张家场古城和窨子梁唐墓。窨子梁唐墓墓葬形制比较特殊,是少见的石室墓,相当规模的家族墓地,形制别具一格保存尚好的国宝级文物唐代墓葬,在中国北方河套地区仅此一处,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唐朝舞蹈重要的素材。张家场古城位于盐池县城西北17公里的花马池镇张家场,张家场古城是宁夏乃至鄂尔多斯台地地区保存最为完好,使用时间最长的秦汉古城,为研究秦汉北方城市布局、秦汉边疆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一个平台,汉代张家场古城和窨子梁唐墓的发现为我们研究西北边地考古学文化、民族关系及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好地阐明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形成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提供珍贵的考古依据。
据了解,围绕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5大工程,盐池县委、县政府充分挖掘“红老区、古长城、绿盐池”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启动长城文化公园(盐池段)策划编制,构建“一核一带多点”的发展布局:通过建设宁夏盐池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项目,打造集“休闲观光、户外运动、文化体验、星空露营”为一体的长城观光旅游带;依托兴武营、英雄堡、十六堡等长城沿线古村落打造长城文化体验游精品线路,着力构建“长城+古城+村落+草原+生态牧场”的“长城经济”发展新模式,推动古长城遗址资源与城市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振兴及生态效应高度融合,带动陕甘宁边区文化旅游全域高质量发展;坚持区域联动、政企联动、部门联合的营销机制,深入挖掘古长城等资源,培育打造“两华一节”文旅活动品牌。连续多年开展“民俗嘉年华”“长城民俗嘉年华”等大型活动,举办中国·盐池长城文化研讨会、中国长城徒步赛、宁夏烽火长城徒步赛等赛事节会,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现在来古长城的游客越来越多。”长城关长城博物馆讲解员王薇统计,今年以来,长城遗址沿线活动持续增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有时博物馆日接待游客达上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