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在贺兰山下眺望

王跃英

北地多山,唯有贺兰山站立的姿势很有个性。它身材不高,却端坐在中国北方一片并不太平的地震带上,让水丰草美的宁夏平原和风沙漠漠的阿拉善高原本分地分坐两端。

贺兰山雄踞宁夏以北,是一座“军山”。千百年来,无论战乱频发,还是国泰民安,它的历史记忆里,始终驰骋着金戈铁马。相传远古时,共工怒触不周山,神仙打架,在贺兰山留下深刻印迹。辗转到大宋王朝,一阙《满江红》,怒发冲冠,一个“怒”字,让这座山脉有了家国情怀。那些几千年都不曾风化的岩画里,不经意间泄露出的密语,也让岁月目瞪口呆。后来,即便是再狂妄的蒙古马队,来到这座山下,也显露出仰望的姿态,在太阳神面前,无论从哪个角度端详,它那君临天下的笑意都不会泯灭。往事如烟,千年轮回。如今,人们在这座山下安营扎寨。他们的生命里,也浸染了这座山的性格。

在贺兰山下写诗,总是绕不过那个怒发冲冠的岳武穆。他满腔悲愤写下不朽的诗句。潇潇雨歇里,那枚诗歌的灯盏摇曳了千年。

夕阳西下,太阳放下尊贵的身份,一头扎入贺兰山的怀抱。这时候,无论夏日炎炎,冬日酷寒,都改变不了太阳在坠入贺兰山巅时那一瞬间展露出的谦谦君子模样。

在大山面前,人不会缩手缩脚,在大山面前,平日里细声细语的人,会在热络的气氛中,粗声大嗓。人在山前,不用低头;山在人前,不会欺生。大山里有很多深藏的道理,如若不付出汗水辛劳,它不会轻易示人。甚或,大山会把很多秘而不宣的道理,镌刻在坚硬如铁的石头上,而自己不动声色。

天气晴朗的日子,山下的人们会不约而同到山里的古寺寻幽,到山前的凉亭打坐。这山拥有无数好友,大家相互之间似曾相识。走在山间的人们,仿佛被同一座山参透了命运:一生里,高高低低,由自己的脚一步一步丈量;生生死死,最后都如同这些山石从容布局。

深入山中,如同置身龙潭虎穴。山里目不暇接的经典,没有藏在望尘莫及的地方。有时,攀援的脚下,就有在人间求之不得的欢乐。行走在险境丛生的山谷,欢乐是不需要批准的路条,随时从紧皱的眉眼,从深不可测的心怀里蜂拥而出,不经任何修饰,回荡在天地之间,释放出人生的原形。山中总有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大山把阳光敛入怀中,遮蔽的地方,恍若梦境。

押韵在大山的风景中,那是一种能耐。不靠风不靠雨接济。要靠非凡的脚力,才能走出一种风景。洞察力也很重要,从大山的面孔辨别出一种韵律,从旧的山体中分辨出草木新的生机。

在大山面前仰望,总是会衍生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心思。连绵起伏的山峦,能让思绪很轻易地脱缰。一些平时不敢触碰的想法,一不留神就长出了模样,世间有过多少苦楚,有过多少是非?面对这座俊朗的山脉,我醍醐灌顶。流言曾经汹涌,在这座山脉跟前,就已干涸。蜚语大有市场,在这座山脉跟前,不攻自破。我多么渴望这座大山能够收容我的一生,让我在无尽的眺望中,对逝去的时光,波澜不惊。

只要面朝大山,风就会像温柔的手掌,为我指出温暖的路径。山岗上的山榆树很有耐心,它以过百的年龄和矮小的身姿站立在山崖,我知道,它在一直等着我有贴心的话要说。不信,你再问问路边那些认真开放的山杏花,是谁让它们有了美丽的念想。它们还会争相告诉我,那些留在山涧的脚印,都蕴含着铮铮铁骨。学会聆听,大山才会生动起来。看,面向大山,黑暗只能悻悻地跟在后面。

(作者系石嘴山市政协委员)

--> 2023-09-01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64488.html 1 在贺兰山下眺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