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莹
在学业压力、人际交往、亲子关系等多重因素交织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面对复杂的环境,如何抓住关键,营造健康快乐的成长氛围,记者采访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方建群。
心理问题因在“土壤”
方建群从事心理健康工作已有近30年的时间,她对接诊的青少年患者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成因很有经验。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常见一些行为障碍和情绪障碍,比如学习困难、社交困难、逃避行为和冲动、低落、失眠等,达不到疾病诊断程度,但又确实影响孩子正常学习和生活。方建群说,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青少年群体经常会遇到成长烦恼、学业压力、亲子关系及情感认同等问题,这些正在成为激化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
方建群表示,孩子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大环境中,父母养育方式是温暖型、溺爱型、放任型还是专制型,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是否和睦,孩子在校园中是否遇到过创伤事件,社会对孩子学业成绩与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的评价标准,都会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因此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组织共同努力。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导孩子的积极因素
方建群说,心理健康并不抽象,表现到孩子身上一般就是自信、快乐、活泼、有上进心等,当这些表现消失后,我们应认识到背后的危害和深层次的根源。
“青少年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不比成人,思想如果被社会上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很容易偏离健康轨道,就会产生心理问题。”方建群说。
她认为,社会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现在学业竞争压力大,一些家长、老师唯成绩论,给孩子造成压力,让他们感到焦虑和不安,日久成疾,埋下了心理疾病隐患。
“让孩子认识到学习不是唯一出路就要在改善社会环境方面做大量工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方建群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营造清新的网络环境,由于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容易在青少年成长中把价值观“扭偏”,而现在手机、电脑等工具孩子随时能接触到,她呼吁要强力整治网络环境,净化网络空间。
坚持正确 导向引领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缓解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要有抓手。
方建群谈到,对父母、老师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培训是一方面,但最关键的是让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她认为一定要让孩子看到我们讴歌的榜样其实就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可以用身边的人和事,讲述普通人面对生活和工作压力,仍然做好本职、积极生活的良好品质,这样的教育让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自然而然植入孩子的心灵,减少产生思想困惑的机会。
“解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不可忽视社会导向的作用。只有坚持正确的社会导向才能培养出孩子的健全人格,让孩子们走向社会后多为国家社会作贡献,我们的祖国才有未来,民族才有希望。”方建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