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蠡山旧韵

张 嵩

蠡山,即位于今宁夏同心县和红寺堡区境内,有“旱海明珠,荒漠翡翠”之誉的罗山。明《嘉靖宁夏新志》卷三·韦州记:蠡山“在城西二十余里。峰峦耸翠,草木茂盛。旧不知何名。洪武中,庆王府长史刘昉以其形似名之”。

《清一统志·宁夏府一》记载:蠡山,“在韦州城西二十里。亦曰螺山。四旁皆平地,屹然独立,上多奇木异卉良药”。明庆王朱旃所撰《宁夏志》卷上记载:“蠡山,在韦城西二十里,层峦叠嶂,苍翠如染,以其峰如蠡也,故谓之蠡山焉。”在历史的苍茫岁月中,蠡山的名字也是几经更改,唐代的时候称“达乐山”,因其山下有泉名曰“铎落泉”,故又称其为“铎落山”;后来因为归降的吐谷浑部族被安置在了这里,又称之为“安乐山”。到了明代,庆王府长史刘昉以其峰如“蠡”,故称“蠡山”。后又改为螺山,蠡,此处读为“螺”,再在口口相传之下,如今又转音成了“罗山”。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其十六子朱栴就藩宁夏,因当时宁夏形势不稳定,暂时住在蠡山脚下的韦州城,这一住就是九年,直至明建文三年(1401年)才徙国宁夏(今银川)。此后的年月里,身为庆王的朱旃经常往来于宁夏与韦州之间,对韦州多有眷顾怀思,写下许多关于韦州的诗篇。韦州城距蠡山不过二十里地,抬眼就能望到,初到韦州的朱栴为了欣赏蠡山的美景,在韦州城北地势较高之处修建了一座“拥翠亭”,每每登临,举目四望,以诗抒怀他的寄寓,更多的是寄托他的思乡之情。他有一首《登韦州城北拥翠亭》的五律:

天际风云起,山树结夕阴。

园林含暝色,笳管动哀音。

边报军书急,南来雁信沉。

病怀与秋思,憀栗苦难禁。

这首诗选自《宣德宁夏志》卷下·题咏。诗作借描写蠡山的风光,寄怀了作者的苦闷忧郁之情:正逢秋日,风云变幻,山树结阴;北方边地军情不断,但南边家乡却没有一点消息,作者“病怀与秋思,憀栗苦难禁。”而不远处的蠡山秋风过处,草木苍茫,青山拥翠,也许能给他空落的精神一丝慰藉。朱旃虽贵为“王爷”,却封藩西北荒地,远离江南都市和亲人,个中滋味唯有他能知晓,一首诗道尽心中无限的秋凉与悲愁。朱旃留下的诗作中以秋为题材的作品占比较多,所谓的“秋思”实际上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无奈。

正是因为朱旃对蠡山的峰峦苍峻多有赞美,明代韦州八景(其实只有五景)中就把“蠡山叠翠”列为一景。庆王府的长史刘昉,就是给蠡山起名的人。他初到韦州,见一山峰如“蠡”,就把此山称之为“蠡山”。他写有一首《蠡山叠翠》的诗:

蠡山雨洗高嵯峨,群峰叠翠攒青螺。

我来信马上山去,马上观看频吟哦。

平生爱此嘉山水,爱山不得住山里。

到家移入画轴中,挂向茅堂对书几。

此诗也是选自《宣德宁夏志》卷下·题咏。诗写得明白晓畅,不事雕琢,如行云流水,结尾之处更是把作者喜爱蠡山之情表露得淋漓尽致:爱山不能常住山中,不如把它搬到家中的画上,面对书几,天天见山,这是何等的情结,令人感佩。刘昉是河北平滦(今河北省卢龙县)人,他在庆王府是执管府中政令的官吏,也是朱旃的老师,从他的诗作来看还是有相当水平的。

描写蠡山的诗在明代还有穰穆的《蠡山叠翠》、刘中的《春日蠡山》、徐健的《蠡山秋色》、孟霦的《蠡山》,清代陈日新的《重游蠡山》等等。刘中的《春日蠡山》是描写蠡山春天景色的:

巍巍巨镇立乾方,时值方春日在阳。

万汇尽蒙新雨露,群生咸遂旧荣光。

高峰崒嵂雄疆场,乔木嵯峨备栋梁。

控带洪河成保障,万年藩屏固金汤。

此诗同样选自《宣德宁夏志》卷下·题咏。以春日蠡山万物朝阳,气象生成为点,赞颂了山之峻美,同时也道出了蠡山之下韦州城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而郎中徐键写的是《蠡山秋色》,他应是某一秋日登上韦州城楼眺望蠡山有感而发,极尽渲染秋之壮美,意境高远,颇有诗采:

独上高城兴寂寥,西风吹冷景萧萧。

山容霜落峰峦秀,天气秋深草木凋。

翠巘倚空霄汉远,白云流水市尘遥。

逸人幽谷容招隐,桂树新词好与招。

这首诗选自《弘治宁夏新志》卷八·杂咏类。在有关蠡山秋景的诗词中是有雄浑气势的,较之朱旃忧郁的“秋诗”,显然更具“气象”。

值得一提的是庆王朱旃在宁夏生活了长达45年的时间,似乎对韦州及蠡山情有独钟,死后他也选择葬在蠡山脚下。灵魂安放之地,长眠以伴青山。朱旃死后,谥号为“靖”,史称“庆靖王”。在蠡山的东坡下,有一片面积30多平方公里、规模宏大的古墓群,就是明庆靖王朱栴及其子孙的陵园,俗称“明王陵”或“明庆王墓”。经过600余年的沧桑岁月,王陵几乎全部遭到盗掘,墓中陪葬文物早已被盗一空,地面杂草丛生,凌乱之状不忍目睹。一直到1988年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明代王陵区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情况才有所改变。

如今的蠡山已完成华丽的转身,成为远近闻名的罗山,山峰依旧傲然屹立,苍翠秀美,它也是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上涵养水源的重要山体,东麓的径流汇入甜水河再到苦水河汇入黄河,西麓的径流汇入清水河后进入黄河,水流涓涓,从未停歇,这在干旱的高原上显得尤为珍贵。加之罗山地处毛乌素沙漠南部边缘,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和文化底蕴深厚,是宁夏除贺兰山、六盘山之外的第三大天然林区,2002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罗山在历史的地平线上闪耀的不仅仅是它绿色的光彩,还有它那独具文化内涵的优美诗章。

--> 2023-08-23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64184.html 1 蠡山旧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