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深挖科技支宁潜力 推动高水平东西部合作

——自治区政协“深化‘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促进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建设”专题协商会发言集萃

编者按:

8月21日,自治区政协召开“深化‘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促进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建设”专题协商会。会上,刘金星、陈红缨、马瑞霞、储建平、王东新5位自治区政协委员和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参政议政处副处长马灵琴分别结合调研成果和工作实际作交流发言。

深入实施创新协同联动工程 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自治区政协常委 刘金星

近年来,宁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立足宁夏创新主体内生动力不足、原始创新薄弱、高端人才匮乏的现状,深入推进东西部科技合作,形成了“11个省市+13所高校”的合作格局。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需求,累计实施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近1500项,研发总投入近120亿元,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超21亿元。2022年5月,科技部正式批复宁夏建设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合作方式创新不足、创新平台梯队还需完善、高层次人才不足等短板弱项,建议深入实施创新协同联动工程,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强化科技项目联合攻关。聚焦“六新六特六优”产业需求,加强东西部科技供需、创新成果对接,组织实施一批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支持区内企业、高校院所与东部创新主体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力争使更多产业、更多领域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强化创新载体联合共建。支持区内企业、高校院所与东部创新主体合作共建各类创新平台载体。加大国家及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开放合作力度,吸引东部优质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支持东部地区创新主体来宁自建或共建创新平台。吸引全国重点实验室、野外观测研究站、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来宁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企业在东中部地区建设飞地研发中心。

强化东西部智力交流互动。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扎实推进“才聚宁夏1134行动”。强化企业引才用才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等创新主体全职或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在科研项目立项、科技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高度重视创新载体的人才涵养作用,鼓励借助东部智力资源开展科技培训活动,持续实施“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强化东西部区域合作共赢。东西部科技合作不是东部地区单向帮扶西部,而应该具备合作共赢理念,将东部地区和宁夏的优势紧密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性互动机制,构建开放创新格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刘金星 自治区政协副秘书长、民盟宁夏区委会副主委 民盟界别)

发挥科协平台作用 促进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建设

自治区政协常委 陈红缨

近年来,自治区科协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落实深化“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任务,促进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建设。

着眼于将中国科协和东部科技强省人才、智力等优势资源引入宁夏,常态化、长效化为我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自治区科协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推动中国科协与自治区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北京市科协、福建省科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浙江、江苏、湖南等省科协经常性交流合作。积极争取中国科协、有关全国学会和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省科协支持,组织36批次、70名院士、262名高层次专家来宁开展技术咨询、合作洽谈和科技服务,围绕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数字信息等领域,开展科技服务390余场次,作学术报告105场次,签订合作协议29项。在“引进来”的基础上,我们坚持“走出去”,组织部分科协界、科技界政协委员及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到福建、浙江、上海、安徽等省市考察学习,就深化科技合作、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打造高标准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进行深入对接和合作。

自治区科协坚持以学术交流为媒促进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建设。成功举办2022绿色发展国际科技创新大会,32名国内外院士专家作主旨报告,举办5场专题论坛。支持全区学会组织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成功举办了新材料、清洁能源、葡萄酒、枸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肉牛、奶产业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高峰论坛,邀请12名海内外院士、530余名专家为我区产业发展献智献策。

自治区科协将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加强与发达省市科协系统交流互鉴,深入开展院士专家宁夏行活动,持续加强学术交流合作,为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搭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平台,选派我区青年科技人才到东部省市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科技型企业等挂职锻炼,协调东部省(市)选派青年科技人才到我区的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挂职。上海、浙江等东部科技强省市都保留了专门针对青年科技人才设立的青年科技奖,我区1988年设立该奖项以来,连续评选表彰了17届,但2018年以后没有再开展评选表彰工作。希望自治区政协能给予支持,帮助自治区科协恢复“宁夏青年科技奖”评选表彰项目,激励青年科技人才立足岗位创新创业。

(陈红缨 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 科协界别)

跨越技术鸿沟 培育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

自治区政协常委 马瑞霞

近年来,宁夏以“京宁合作”“闽宁合作”“沪宁合作”为契机,成为国家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立了新的就医模式和卫生健康服务机制,制定了“互联网+”医疗、医药、医保等20多项规范性政策;建成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远程诊断平台覆盖756家医疗机构,初步实现县级全覆盖;搭建全区健康信息平台,医疗费用“一站式”结算平台、“120”急救指挥平台和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等。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借力示范区优势,坚持问题导向,打破信息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建成了符合中央要求、契合基层实际、顺应群众需求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

针对我区“互联网+医疗健康”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与制度体系,加大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健全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制度标准与激励保障机制,促进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明确医务人员参与互联网诊疗服务的绩效薪酬标准。

进一步构建全过程信息平台监管体系,建立互联网医院常态化机制,形成闭环监督管理体系。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实行“线上监管+线下监管”模式,公布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名单及监督电话,及时受理和处置违法违规服务的举报等,并定期公布辖区内互联网医疗服务情况及日常监督、处罚信息。

进一步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应用场景。基于银川市互联网医院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应逐步对医疗健康的生态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形成“药+医+险+养”的闭环多层次联动的区域化医疗健康服务中心,增强互联网和数字化手段开展线上诊疗服务的使用率。

我们将坚持不懈推进东西部科技合作,积极探索区域创新合作新模式,引进落地一批先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技术,为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注入新动能,助力“健康宁夏”建设再上新台阶。

(马瑞霞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医药卫生界别)

架起“人才入宁”桥梁 吸引科创人才持续向宁夏汇集

自治区政协常委 储建平

西部地区在科技创新中既要“借力”取得技术突破,又要“借势”完善创新机制,实现自身科创能力的提升。如何实现“科技支宁”,促进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建设?建议围绕人才引进、平台搭建、政策支持、科技合作4个层面下功夫、做文章。

科研创新,以才为先。人才引进方面,要通过刚性、柔性多渠道招引人才,将“政府引才”与“企业引智”紧密结合,以多种方式架起“人才入宁”桥梁。对于在宁夏工作的人才,要给予充分支持和重视,树立灵活的引才用才观念,让引才用才更加多元化,全面吸引优秀科研人员在宁生活工作。

平台搭建方面,要有集中、有分散,一方面,可以围绕产业搭建综合创新平台,通过产业研究院把整个园区产业系统化,通过统一的研发平台,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利用好,让入驻的专家凝聚合力为产业发展贡献智力,为园区企业提供研发与创新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建设离岸孵化器和飞地科研育成平台,集聚当地人才为我所用,形成“区外研发、区内转化”的引才新模式。

政策支持方面,可以在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挖掘潜力。企业要充分发挥引才引智主体作用,精准、灵活、高效引才引智;高校、政府要加强与东部省市、高校和院所共建创新载体,通过优化创新生态、激励创新主体、营造创新氛围,确保人才能够引得来、留得住。

科技合作方面,要根据不同场景、体制、政策,进一步研究投资合作模式,打破政策障碍。紧紧抓住合作机制这个关键,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原则,建立开放合作机制,把引进集聚创新人才作为东西部科技合作的重点,构建东西联动合作新格局。

高校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巨大,特别是宁夏“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和科技创新。高校要主动担当,聚力培养相关工作者,相关产业发展离不开高端研究人才,还需要大量实用型人才开展基层科研工作,因此培养供给侧人才格外重要。要优化激励机制,打通人才回流绿色通道,进一步在经费保障、人才待遇、科创环境、机制改革等方面出实招,吸引东部科技资源持续向西部汇集。

(储建平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环境资源界别)

以“项目+人才+平台”为纽带 让东西部科技合作结硕果

自治区政协委员 王东新

中色东方作为新材料产业中的一员,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立足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在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的带动下,以铍钽铌产业策源地和头部企业为引领,巧借“东风”,着力将中色东方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世界一流钽铌铍稀有金属材料科研生产基地。

为了解决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中色东方围绕重点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大力实施东西部科技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紧抓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通过“项目+平台”的形式,以项目为纽带巧借“东风”引才引智,先后联合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科学院、中物院等高校院所开展合作,近年累计实施各类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100余项,一批重大项目实现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

中色东方围绕重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在东西部合作机制的带动下,利用东部优势资源,解决公司创新资源短缺、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先后与区外3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品落地,极大优化了产业结构,助推产品向“高精尖”“高附加值”化发展。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中色东方围绕主导产业,推动改革创新,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吸引东西部人才扎根企业,形成人才聚集小高地。并积极布局科研平台建设,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和参与自治区新材料实验室组建,重点打造一支宁夏有色金属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努力成为自治区科技创新平台的“先锋队”。

新时代新要求新发展,中色东方将持续强化东西部科技合作,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提升基础研究和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健全科研管理体系,汇集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培养高端创新人才,产出重大科技成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材料国家战略保障。

(王东新 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科技界别)

发挥党派优势 助力高水平建设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

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参政议政处副处长 马灵琴

近年来,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高度关注我区科技创新领域发展状况,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与重大战略的实施,立足界别特色优势,主动发力积极作为,为推动宁夏创新力量显著增强、创新水平显著提高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以开展东西部科技合作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有利平台和长效机制,汇聚社内专家学者,对标产业发展需求,联合做题、集中攻关,以科技创新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添薪蓄力。多位院士专家聚焦我区工业、农业、医疗健康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得到快速提升。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东西部合作,九三学社中央与自治区政府签订《九三学社智汇宁夏 同心科创工程合作框架协议》,通过五年的合作,共同提升宁夏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能力,共同研究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问题,共同加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卫生健康行业特色基地建设。专门成立了“同心科创工程”领导小组,梳理形成了三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需求清单”,建立了百名专家库。

“同心科创工程”开展以来,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主动作为、紧抓落实、协调跟进,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以打造“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的科技需求为牵引,通过牵线搭桥、沟通联络,推进九三学社全国科技人才优势和创新要素向宁夏聚集、向产业流动。

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将继续强化组织实施,加强定期联系、信息互通和项目推动,协调解决科技创新与合作交流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进各项合作取得实效;继续拓宽合作领域,在科技创新领域寻求合作机会,聚焦产业发展的重难点,邀请社内各领域专家来宁调研,围绕我区重点产业技术需求开展对接合作并进行技术指导,助力“同心科创工程”进一步取得实效,东西部科技合作结出丰硕“果实”。

(本版文字由 吴 倩 张海峰 整理 图片 张海峰 摄)

--> 2023-08-23 ——自治区政协“深化‘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促进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建设”专题协商会发言集萃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64155.html 1 深挖科技支宁潜力 推动高水平东西部合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