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五)

牛琦:陕北的小八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宁夏的农村合作医疗事业搞得风风火火,覆盖面达到95%左右,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但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这时候毛泽东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1969年,牛琦去北京办事,一个偶然的机会,为宁夏争取来了大批专业医务人才。将天津总医院的300多名高级医护人员引到宁夏,又促成了天津第四医院整体迁入宁夏,极大地缓解了全区医疗人才缺乏的问题,实现了宁夏卫生系统技术进步的飞跃。

牛琦:去卫生部办事,准备走的时候一位部级领导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悄悄地说,天津总医院有一大批专家要下放到农村,本来想安排到广西或内蒙古,但考虑太远了,你看看宁夏能不能接收这批人。我一听这是件好事,马上就答应了。其实我说了也不算,马上发电报请示自治区领导康健民和分管卫生工作的丁毅民。他们一听都很高兴,当天就打电话,要求我要抓紧办。

天津总医院聚集了国内很多顶级医疗专家,很多人还是中央保健局的专职医生。卫生部既要执行最高指示,又不想让这些专家离北京太远,折中的办法就是先放到宁夏。

牛琦:自治区领导怕事情再黄了,又派了五医院的一个人跟我一起到天津总医院接人,动员会上很多专家一听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报名可积极了,还有抢话筒报名的。会上他们也提出了很多问题,问得最多的是能不能吃上大米、要不要带床、带煤球,我告诉他们,宁夏大米吃也吃不完,农村都睡炕,睡不惯的可以带上床,我还说,宁夏不烧煤球,烧的是大块炭,比煤球还好烧。有些人没报名,但最后也被分配来了,是卫生部统一安排的,有个叫陈树勋的心内科专家,他是中央保健局专职医生,没报名,但两口子和几个孩子都来了。我拿到名单一看,光正教授级的就有20多位,还有10多位是国外留学回来的,可捡着宝贝了。卫生部领导一看宁夏对这些专家态度积极,又准备把整体下放到别处的天津第四人民医院放到了宁夏,来了900多人,成立了石炭井职工医院,当地人都管他们叫天津医院,可给矿务局发展帮了大忙。当时来的有骨科的牛今、内科的郭仓、胸外科的张天慧、眼科的胡怡芳、袁家琴、心血管内科的陈树勋、放射科的宋汝良。这些人医疗技术高,人品和服务态度也特别好。这批人来宁夏后,很多公社卫生院一下子火了起来,甘肃、陕西、新疆、内蒙古、青海,还有四川和东北的病人都专程到宁夏请专家看病。

天津总医院共向宁夏派出医疗专家和护理人员404名,加上家属近千人。王振寰夫妻是这批支宁医生,在上火车的那天,他们的女儿刚刚出生100天,由于孩子太小,只能先寄托到山东姥姥家,离开天津时王振寰夫妇泪如雨下。

(蔺银生 王旭阳 撰稿)

--> 2023-08-21 (五)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64088.html 1 牛琦:陕北的小八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