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面壁”苦修 让光彩再现

孜尔尕哈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市西北12公里盐水沟旁的却勒塔格山脉的丘陵地带,这些洞窟开凿的年代比较集中,大致可分为2个时期,前期为公元6—7世纪,后期为公元8世纪以后。

“尕哈石窟早年未经保护时,风沙会灌入洞内,再加上山区经常出现强降雨,石窟损坏很严重。”盛夏时节,32岁的谢文博像往常一样,来到克孜尔尕哈石窟30号窟修复被病害侵扰的龟兹壁画。

除尘、注胶、加固……这支龟兹壁画修复师团队一共4人,负责人谢文博和3位队员何文辉、张小江、张文爱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修复工作。

作为一名“90后”,谢文博从事龟兹壁画修复工作已有10个年头,众多龟兹壁画都被他“医治”过。“龟兹壁画历经千年岁月会出现各种病害:起甲、脱落、酥碱等,我们要根据不同病害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谈起壁画修复,谢文博说,修复起甲壁画主要是增加颜料层与地仗层的粘结力,具体工艺有除尘、注射粘结剂、滚压等,修复酥碱壁画还要采用加固与脱盐相结合的方法。

无论是位于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还是位于库车市的克孜尔尕哈石窟,都开凿于却勒塔格山深处。龟兹壁画修复师远离城市喧嚣,日复一日地面对壁画,陪伴他们的只有寂寥的风声。(据《工人日报》)

--> 2023-08-16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63894.html 1 “面壁”苦修 让光彩再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