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束 蓉
7月22日,宁夏视障女孩马奕菲如愿收到了来自星海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激动地说:“一路走来要感谢大家的呵护帮助,未来,残疾青年的前途同样可期。”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我区积极推进残疾人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全面发展,帮助更多残疾青少年圆梦。
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银川市金凤区第四十小学的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内,9名特需儿童通过学校为他们量身定制的特训课程,开启了属于他们的知识宝库。
在老师的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下,孩子们从茫然不知到渐入佳境。美术老师刘婷告诉记者,持续规范的特训课教学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经过专业的培养和引导,在这里接受义务教育的特需儿童性格更开朗了,也懂得要遵守学校纪律,跟同学们相处也融洽了,上课时还经常主动提问,和老师有效互动。
据自治区残联最新统计,宁夏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7127人,其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3503人,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学生2163人,送教上门接受教育的残疾学生1461人。截至2022年底,我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6%)1.8个百分点。根据《方案》,到2025年,我区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将更加完善,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精准填补空白 力促普惠式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毕业后,多数青少年残疾人希望找一份工作从而实现就业。这部分群体对职业教育有一定需求。目前,我区残疾人职业教育采取特殊教育学校增设中职部和职业学校随班就读的形式组织实施。
宁夏特殊教育学校、石嘴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同心县特殊教育学校增设了中职部,为在校残疾学生开设了中医康复技术、中西面点、民间传统工艺以及汽车清洗等专业。据自治区残联统计,我区27所中职学校(教育中心)的在校残疾学生现有492人。其中,宁夏特殊教育学校中职部每年毕业生约90名,学生就业率达到75%。
“我今年5月到这家盲人按摩所就业,月工资达到了预期。”7月24日,已在银川市兴庆区一家盲人按摩中心工作了数月的小冯告诉记者,他从宁夏特殊教育学校中职部毕业后,校方积极对接社会资源,为毕业生寻出路,促就业。记者从宁夏特殊教育学校了解到,全区视力、听力言语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毕业后选择宁夏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较多,近年来,该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分布主要在康复保健、家政服务、汽车修理和电商服务等服务类行业。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区残疾人职业教育向前发展,更好地保障残疾学生受教育权利,自治区教育厅、残联对我区残疾人职业教育进行了细致梳理。自治区教育厅对《方案》进行分解,明确从2023年起,推动全区各地级市至少增设一个中职部,支持固原市特殊教育学校、同心县特殊教育学校和中宁县特殊教育学校增设职业教育部(班)。目前,同心县特殊教育学校中职部已经获批,中宁县、隆德县特殊教育学校增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力促全区特殊教育实现普惠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