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打造中试服务“自选超市”

——石嘴山先进材料协同创新工程中心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本报记者 吴 倩

走进石嘴山先进材料协同创新工程中心生产车间,一台台高精尖端设备映入眼帘。

“这台真空悬浮熔炼炉的熔炼温度最高可达3000摄氏度,可熔炼钨、钽等难熔金属。熔炼过程中材料溶液为悬浮状态,可以减少材料与坩埚的接触污染,制备出成分均匀、纯度高的材料。”该工程中心讲解员郭磊介绍。

在特种材料制备中试车间,制粉加热温度近5000摄氏度,可制备难熔金属粉体材料;在先进成形中试车间,通过金属型3D打印机将特种金属材料加工成具有预设形状的半成品,可打印1×1×1.5米的大尺寸复杂薄壁金属构件……在这里,共有6个中试车间,每个都在新材料制备方面大放异彩。

什么是“中试”呢?记者很好奇。

“如果把一项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技术成熟度由低向高排列成1至9级的话,1至6级存在于各个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中,可称之为小试环节;而7至9级则主要针对科技成果进行半成品批量生产,也就是中试阶段。”郭磊说,“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中试的成败,科技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以达到80%。也就是说,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就需要弥补科研机构和产品间的‘断层’,建立进行中间性试验的专业试验基地。”

石嘴山先进材料协同创新工程中心就扮演着专业中试基地的角色。

2019年,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北京理工大学才鸿年院士团队合作创建了石嘴山先进材料协同创新工程中心,建设过程中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也参与了中心的协同建设。目前的创新中心是集智能化中试车间、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企业孵化服务、成果转化服务于一体的金属新材料中试孵化平台,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发机构。

“中心可针对需求方实验室小试后的技术成果,开展熔炼、制粉、成形、热处理、机加工、表面处理等专业方向的委托加工或技术集成的中试放大试验服务。”郭磊介绍。创新中心入驻的北鼎新材料、西普曼增材科技、钛熵新材料等公司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国防军工和电子信息等领域。

2022年,该创新中心检验检测平台共为周边23家企业检测样品1923个,检测元素8446个,检测设备使用率达95%。已累计引进了宁夏北鼎新材料产业技术有限公司等12家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型服务机构,累计申报各类科技项目23项,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616万,取得4项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先后荣获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升级基地、自治区级众创空间、自治区高熵合金熔炼研发专家服务基地、自治区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

--> 2023-07-20 ——石嘴山先进材料协同创新工程中心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63100.html 1 打造中试服务“自选超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