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束 蓉 毕 竞
暑期到来,为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促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银川市、吴忠市等地持续整合社会资源,发动更多青年力量参与暑期公益培训志愿服务,让文明之风吹进公益课堂,为青少年儿童打造“多彩暑假”。
向美而行
感受艺术教育魅力
连日来,在银川市中山公园青年志愿服务驿站内,记者看到,冷气充足的房间内一片清凉,孩子们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专注而快乐地绘画,感受色彩世界的奇妙。
7月14日,银川市“向美而行 以美育人”暑期公益绘画、书法培训正式开班。公益培训邀请宁夏大学美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和银川市青少年宫书法教师志愿者,以绘画技巧、创意培养、艺术欣赏、书法教学等为主要内容,分两期开设公益美术、书法兴趣课堂,带领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快乐的假期。
美术课上,志愿者们寓教于乐,用孩子易于接受的形式引导他们画出喜欢的事物,并及时给予线条、画面、颜色填充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孩子们提高控笔能力、掌握画笔运用等知识。书法班上,青少年宫书法老师为孩子们讲授硬笔楷书基本笔画的书写方式,学习右点和左点的写法及带有该笔画的例字,演绎了一堂充实快乐的书法课。
今年暑假期间,银川市开展的暑期公益课堂将持续1个多月,分批次开设舞蹈、武术、书法、游泳等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其间同步推出多项文化惠民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兴趣实践并行,丰富孩子们的暑假生活。
社区公益课堂
寓教于乐长知识
“每年11月9日是什么日子?”“消防通道的标志是哪个?”7月15日,在吴忠市盐池县盐州路街道办事处龙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问声络绎不绝。作为暑期公益课的第一课,消防员通过情景模拟、互动小游戏等方式,向孩子们讲解暑假里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引导孩子们增强安全意识。
“放暑假了,孩子们在家没人照顾,我正发愁呢!这下好了,社区公益课堂又开课了,孩子们不仅有地儿可去,还能培养兴趣爱好。社区打造的阅览室也免费开放,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阅览书籍增长知识。”青铜峡市南苑社区学生家长马倩为社区公益课堂点赞。
社区公益课堂是吴忠市积极探索家、校、社共育的新方式,将“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以其特有的模式将教师、家长请进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担任暑期实践课堂主讲员,搭建与青少年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活动开展至今,孩子们参与度高,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家长和孩子们受益匪浅。
“今年暑假,我们将从学生的暑期安全意识、暑期文化生活着手,将实践体验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制定课程菜单,每天不重样,增加课程趣味性,引导辖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益的暑假。”利通区古城镇朔方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杉说。
记者从吴忠市教育局了解到,为推进中小学生“学游泳、防溺水、懂救生”系统教育工程建设,吴忠市教育局在市区五所学校新建游泳池,按照计划可实现全天24小时不间断循环过滤。今年暑期,学校也将面向孩子们开设公益游泳课,每天六节课,一节课可培训50名学生,预计今年暑假可培训学生5000人次左右。
“点亮”移民子女
假期新生活
日前,灵武市城区街道镇河塔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深化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充分调动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的力量,为劳务移民子女开展假期关怀服务,让辖区青少年度过一个温暖、幸福的多彩暑假。
7月14日,记者在镇河塔社区三楼活动室看到,40多名劳务移民子女正在志愿者老师辅导下写暑假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孩子们会主动举手询问,志愿者老师和社区网格员会马上来到他们身边,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解答作业中遇到的问题。
“志愿者们每天都会辅导我们写作业,还会带领我们开展一些小活动,比如讲红色小故事,看红色电影,我觉得这个假期过得很愉快。”镇河塔社区学生李玲说。
记者了解到,为孩子们辅导功课的几名志愿者均为镇河塔社区劳务移民子女,是假期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杨嫣今年刚参加完高考且成绩优异,正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她主动报名成为公益课堂的小老师。
镇河塔社区组织的公益课堂活动计划开展至8月上旬,其间为辖区内的劳务移民子女及生活困难居民的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服务,同时开展硬笔书法、手工制作、趣味运动会、个人风采展示、小主持人大赛、绘画等精彩纷呈的课程内容,为青少年搭建提升自我、交流学习、增长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培养自主意识的平台,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记者手记:“双减”以来,暑假不再成为孩子们另一个刷题的“牢笼”。教育、团委、关工委等各部门联动,利用暑假等节点开展公益课堂,多措并举引导孩子们走出家门,为学生“减压”,为家长“减负”,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暑期公益课堂正向引导让孩子们找到志趣发展的起点。希望能有更多公益力量加入进来,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快乐假期,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