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七星渠发展史(中)

周嘉玲

七星渠的发展变迁,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支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陆续对渠道、建筑物进行规划治理。单阴洞沟、双阴洞沟、红柳沟、曹家路沟等渡槽的建成,标志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中卫市中宁县开始应用。1978年渠口移至中卫申滩,渠道延伸29.5千米,水位抬高11.1米,完成新建、改建建筑物78座,新增灌溉面积近3万亩,这是在当时施工设备机械化程度较低情况下,灌区水利建设史上的又一创举。因渠道流量加大,部分边坡不稳定,影响渠道安全,所以采用现浇砼砌护渠道12.7千米。后陆续对部分渠道险段进行砌护,至1985年完成砌护37.49千米(以单侧长计算)。经过多年运行,这些砌护现基本老化塌落。

1990年以来,随着节水工作的逐步深入,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各段的引水量采取严格的宏观调控手段,实行限量供水。干渠因土渠居多,输水损失大,建筑物老化漏水严重,造成了灌区地下水位渐高,土壤出现盐渍化,已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

1998年以来,国家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通过灌区重点工程建设和续建配套改造与节水改造等,采用全断面、防渗、防冻胀等措施进行砌护,对渠道进行改造,截止到2018年,先后砌护渠道90千米,占渠道总长的75%。

1996年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实施以来,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工程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建设水平,管理工作不断改革、规范、创新,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2018年,干渠共有各类建筑物621座,安全输水和调控能力进一步加强,灌溉保证率逐步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灌区开始发展扬水灌溉。20世纪50年代,为安置三门峡水库库区移民,在中宁县新民庄、白马寺等地七星渠上首次装备锅驼机、柴油机等动力站,开发扬水灌区。随着新技术的应用,60年代建成鸣沙校场滩、红旗塘、古城子等水轮泵站12处。1968年后,中宁—青铜峡电网逐步通电,大部分泵站改为电灌站。1985年,中宁县投资518万元,在七星渠泉眼山跌水处修建水电站。至2008年,灌区共有电灌站43座,灌溉面积2.6万亩。

七星渠处于卫宁平原和中部干旱带的重要节点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造就了灌区物产丰饶,也为中部干旱带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七星渠延伸后,泉眼山跌水以上干渠水位抬高11.1米,为发展扬黄灌溉创造了条件。1978年,羚羊寺泵站建成,开创山区扬黄灌溉的先声。1988年,在唐家湖建设大战场泵站。1990年,加高扩整七星渠上段20千米渠堤,为同心扬水扩灌工程增加供水。199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开始实施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先后建成红寺堡、固海扩灌灌区,分别于2003年、2005年全线通水。2017年,七星渠向中部干旱带供水5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50.2%,解决了中部干旱带百万亩农田灌溉和50万人、26万头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

七星渠傍山而行,沿线有山洪沟道31条,均穿渠入河,山洪灾害频繁。历史上,清水河、单阴洞沟、双阴洞沟和红柳沟并称“渠之四害”。据记载,清水河洪峰流量曾高达2340立方米/秒,历代治水者望而生畏,施治无术。明崇祯元年(1628年)筑清水河东坝,开凿人工河道,使清水河从泉眼山西流入黄河,消除对中宁县、七星渠之患。单阴洞沟、双阴洞沟曾有石拱涵洞过洪,民国时期已冲毁。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山洪沟皆无过渠设施,每发山洪,任其冲闯,酿成灾害。

1956年到1957年建成红柳沟、单阴洞沟、双阴洞沟等渡槽,基本消除了3条山洪沟的洪患。1959年,中宁县政府组织力量在清水河上修建长山头水库,减轻了洪水灾害,改善了生态环境。七星渠渠首上延后,新建跨清水河渡槽,结束了清水河为患七星渠的历史。1985年前,七星渠上共有输水渡槽6座、排洪渡槽4座、输水涵洞2座、排洪涵洞6座,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山洪对干渠的危害。1985年以后,对受损老化的双阴洞沟渡槽、曹家路沟渡槽、吴桥渡槽等进行了改造。1996年,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实施后,整治阴洞梁沟和石磺沟,建设香山北麓防洪工程,开挖排洪沟,修建防洪堤,将沟道洪水集中排入黄河,基本解决了山洪对七星渠上段的威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排洪体系。

历史上,灌区仅靠南河沟、北河沟等自然沟道排水。20世纪60年代,灌区政府多次组织群众,挖沟排水。70年代,在排水干沟、支沟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田园化,使灌区“方地划区,整田为条”,灌排各成系统,为机械化耕作创造了条件,为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经过多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排水体系初具规模,各级沟道排水畅通,效果良好。

(作者系七星渠管理处防汛工程科副科长)

--> 2023-07-17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62001.html 1 七星渠发展史(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