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 鸣
夏日炎炎,记者来到位于中卫市中宁县余丁乡黄羊村,整个村子散落在百年枣树林中,环境优美,神秘幽静。
黄羊村因拥有保存完整的百年古村落而闻名。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村民外出打工,大部分民居闲置,该村面临“空心化”困局。
如何让农村闲置土地“活”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中宁县制定了《中宁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试行)》,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土地股份有限公司,将全村的闲置土地重新规划。采用审批出让+协议租赁+点状供应+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综合供地方式的土地权确权举措,唤醒“打盹”的土地和“沉睡”的村落。如今这里以黄羊古村落为核心,依托丰富的自然地理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已经打造成集民宿集群、游客接待中心、研学基地、大漠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多模式、多业态融合的休闲旅游区。在用地方式上的“试水”,让古村换新颜。
目前中宁县已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10宗139.7亩,实现收益2200万元,有效构建起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造就了丰安屯、正果桃基地等乡村旅游示范项目。
走进中宁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完相关证件的老百姓对优质的服务和办事效率赞不绝口。记者看到全区首个“六权”改革交易专区被单列集成,设置确权办理、产权交易、金融服务等9个专窗,选派水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业务骨干进驻专区,通过“一窗受理”“多评合一”“承诺制”“代办制”等贴心服务,实现农村产权、“六权”改革交易业务全部归集办理,打通确权交易“绿色通道”。专区优化确权交易的办事流程,搭建“专区交易+金融服务”综合服务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和群众提升了办事效率、节约了办事时间、降低了办事成本。
“专区实现确权颁证、在线交易、贷款融资‘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市场要素有效激活,闲置资源充分盘活,为企业、群众确权融资、扩大投资提供了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中宁县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方华胜介绍,2022年全县实现农业节水5000万立方米。盘活各类存量土地46宗1830余亩,实现土地出让收益近4亿元。完成林地确权66笔近4万亩,实现枸杞类不动产融资5850万元。完成排污权交易5笔,实现交易额33万余元。完成碳汇林种植2000余亩,规划建设碳汇林基地6万亩,拓展工业发展环境容量。
自治区“六权”改革启动以来,中宁以“打造改革开放热土”为目标,以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为主线,在确权上下功夫、在赋能上做文章、在交易上求实效,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水有价、地生金、山增绿、污变财的局面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