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小菌菇撑起富民增收“致富伞”

张海峰

走进六盘山腹地的固原市泾源县香水镇沙南村,一路青山连绵,草木葳蕤,绕过一片木架,一座林下菌菇园跃然眼前。时值七月,木耳、香菇已进入采摘期,一根根黑木耳菌棒或交织而立,或林下吊挂,整齐排列在菌棒上,菇农们穿梭于园区间、大棚内,忙着采摘、晾晒。

“今年以来,我们发展100亩林下经济,搭架650个,菌棒超过10万根。现在已到木耳采摘季节,每一根菌棒能产5斤到6斤湿木耳。”香水镇沙南村党支部书记于有明笑言,湿木耳一斤8元,干木耳一斤50元,依靠林下经济,预计今年集体收入50万元左右。

于有明手捧一把木耳向记者介绍,泾源县气候条件和自然禀赋独特,适宜菌类生长。木耳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销售渠道畅,为村民带来就地就业机会的同时,还可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鼓起钱袋子。

米岗山下,卡子村里的菌菇产业园也热闹非凡,10万棒香菇进入第二批采摘期,游客们穿梭在大棚间,忙碌地采摘着成熟的香菇。产业园负责人虎希良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笑的合不拢嘴,“每天早上七八点,顾客就来了,有游客,也有周边住户,大家体验着采摘的乐趣,还能把高品质的香菇带回家,我这一棚平均每天就要卖1000元左右!”

园区间、大棚内,欢声笑语不断,“我们6月1日就带孩子来过一次,听说第二茬又能采摘了,再带孩子来体验干农活的乐趣。”游客朱亮说,现在香菇采摘成为了“香饽饽”,每个采摘期都得提前咨询,来迟几天香菇就摘完了。

卡子村把香菇作为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来抓,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卡子村党支部书记宋有龙向记者算起了经济账,香菇每年5月制棒栽植,6月上旬就能采摘第一批。卡子村今年种植香菇10万棒,按计划一棒产量1.5斤,卖价8元,预计今年收入可以达到120万元,利润60万元左右。

一簇簇鲜嫩的菌菇,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伞”,近年来,泾源县持续在菌菇产业上发力,把农户“嵌入”到产业链上,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群众共享增收成果,小菌棒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新支点”。

--> 2023-07-12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61742.html 1 小菌菇撑起富民增收“致富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