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兰:在良田公社卫生院时,很多以前的病人要走很远的路找我看病,这个真的让我特别欣慰,也更坚定了我当一名好医生的决心。到良田公社卫生院时,我住在良田乡,当时没有病床,我带了10名赤脚医生,在没有任何设备的情况下,靠着教科书提高赤脚医生的水平,每天骑自行车带他们到病人家里现场教学,最后我离开时,那些赤脚医生都能独立诊断,成为当地带不走的医生,也算给当地农民办了件好事,我还在简陋的病房里抢救了一名中年男性患者,是患急性肾盂肾炎合并败血症及感染中毒性休克病人,卫生院没有药物,我就骑着自行车到工人医院去取血,借输液瓶和药物,医治两天后患者转危为安,大队党支部书记听说病人病情好点后特别开心,为了表彰公社卫生院,还专门给卫生院打了一口深井,以前卫生院的人饮用水和洗刷医疗器具用水都是用的三一支沟的水。
1972年,陈树兰被调到银川市人民医院当副院长兼内科主任,1972年宁夏医学院恢复办学,她又再次调回到医学院从事医学教学工作。当过副教授、教授、医学院副院长,1948年自治区政府主席马信给她颁发了宁夏医学院院长的任命书。
宁夏医学院是1958年创建,1962年并入宁夏大学,成为宁夏大学医学系,1972年恢复重建,在重建之初,亟待解决的是基础设施、教学能力和人才队伍的重组。陈树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从改善办学条件入手,新建教学楼、学院大礼堂、修建学生食堂、增设教学模型室,还建起了一个综合体育场,帮助老师解决职称、住房、提高师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陈树兰接手宁夏医学院时只有一个医学本科。在她努力奔走和主持下,又创办了公共卫生系、中医系、1978年还创设了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专科教学、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相结合的新型现代医学院。招生规模扩大。20世纪90年代后,宁夏医学院招生录取分数线始终高出区内其他本科院校。
陈树兰:我刚接手宁夏医学院时很困难,经常自己跑到北京要项目、要计划、要钱、要扩大招生的名额。后来大家都熟了,还有人开玩笑说我是:“到上边就开口,见领导就要钱”,我也真的是没办法,总想着既然接手了这个摊子,就要把它搞好,更重要的是宁夏当时真的太缺经过医学院培养的医生。当时我们很多县级医院都没有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宁夏还有个特殊情况,就是“文革”结束后,国家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很多早年被错划的右派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医学专业人才都落实了政策,纷纷返回原籍,形成了宁夏人才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孔雀东南飞”。天津六二六支宁医疗队的很多人水平都很高,落实政策后他们几乎全部返回了天津,原来上海铁道医学院的支宁教师也基本上走完了,所以说宁夏那个时候特别需要培养自己的人才,需要扎根在宁夏的医疗卫生队伍。
(蔺银生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