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戈壁滩上绽放紫色美景惊艳世界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大会、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侧记

宁夏贺兰山东麓张裕龙谕酒庄。 本报记者 梁 静 摄

本报记者 束 蓉 梁 静 纳紫璇 张海峰

“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得非常好。现在的宁夏正在以赶超世界红葡萄酒产业的态势发展。”

“在宁夏发展葡萄酒产业,并非简单地将法国企业的技术直接拿来复制,要借助这种技术,结合自身的风土条件,将其变成中国式的葡萄酒,这非常重要。”

这是一场汇聚了全球主要葡萄和葡萄酒生产国,技术、生产经营各界高级别的代表之间的广泛交流。连日来,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大会、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在银川市举办,来自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嘉宾齐聚塞上江南,共赴紫色之约。走进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基地,从独特的风土中感知绿色生命的跃动,欣赏戈壁荒滩上绽放出的紫色美景,品味橡木桶里沉淀的幸福味道,在悦耳的碰杯声中讲述着一个个好故事。

共赴宁夏

为中国葡萄酒产业注入新生力量

“经过近30年的艰苦创业,昔日风沙肆虐的砂石滩、废砂坑变成一片生机盎然的金沙滩、绿洲地,成为贺兰山东麓保护环境、防风治沙、涵养水源的绿色屏障。在这里,我们种植葡萄,对废弃砂石坑的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成酒庄,大力发展‘美酒+美景+文化’的酒庄旅游,带动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以及近10万亩荒山地的保护开发。”6月9日,宁夏志辉源石酒庄庄主袁辉向与会中外嘉宾讲述了一家三代致力贺兰山东麓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的生动故事。

袁辉动情地说,现在我的女儿也投入到葡萄酒产业中。回望近4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三代人都成为贺兰山东麓生态保护的传承者、产业发展的践行者。 袁辉的故事是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发展的缩影,更是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在宁夏,还有像张言志、康轩浩、郑子丰、陈祖品等一批实干企业家,来到宁夏,扎根宁夏,汗洒宁夏,为中国葡萄酒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初夏的贺兰山下,图兰朵小镇二期项目基地建设正酣。一期野奢酒店即将投入运营,郑子丰的目标是建设贺兰山特色的世界级葡萄酒度假小镇;浙江人陈祖品和他的团队依托黄河宿集的成功实践,即将开启探索贺兰山宝藏的金钥匙,以村落式宿集赋能中国高端葡萄酒产业;康轩浩握着鸽子山中法文化交流基地的图纸,谋划着望月石酒庄未来发展方向。

葡萄酒,是时间的朋友,也是时代的机遇。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夏砥砺前行,再履新程。

荒漠育新生

贺兰山东麓逐绿前行

6月的贺兰山身披绿装,坚韧地守护着万亩葡萄园。在本次大会期间开展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生态廊道考察体验活动中,来自全国经销商代表们深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亲身感受宁夏葡萄酒的魅力。来自湖北武汉的品酒师李寒飞一路品酒观景说:“我走过国外不少久负盛名的葡萄酒产区,没想到国内有这么好的地方——绿树成荫,酒庄特点各异,真是太美了!在这里我还喝到了一直想要的红酒,我一定要把美好的宁夏味道带到武汉去。”

在贺兰山下的张骞葡萄郡(银谷世界碳汇葡萄园)项目基地,压路机来回穿梭、挖掘机声声轰鸣、推土机持续作业,工人们有条不紊、各司其职,一派繁忙景象。

作为自治区级重点项目,张骞葡萄郡项目占地总面积约2.3万亩,力争打造成生态修复示范区、融合发展体验区、集群发展样板区、创新驱动引领区,作为“世界葡萄酒之都”的展示窗口。“项目中,我们把生态修复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以世界眼光、系统观念、专业思维,高起点布局、高标准设计、高端化运营,加快建设世界最大生态型葡萄酒产业园,把废弃砂石坑变成紫色聚宝盆,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项目。”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这里将抬眼见绿,并建成由五种风格构成的多家酒庄。

在明长城脚下,青铜峡市鸽子山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雏形初显。鸽子山未被开发前一片荒凉,地面以砂砾土为主,缺少植被,到处是连绵起伏的小山丘,局部还有沙坑乱采现象 “一见钟情”让走遍贺兰山东麓产区的张言志在此建设了西鸽酒庄。如今,鸽子山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基础设施、品牌建设、产业园创建完成投资3.2亿元,以西鸽酒庄为代表的20多家葡萄酒庄园,也成为宁夏文旅产业网红打卡地,每年实现产值36亿元,带动就业1.2万人。 (下转02版)

--> 2023-06-12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大会、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侧记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60739.html 1 戈壁滩上绽放紫色美景惊艳世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