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病人的康复是我最大的快乐(五)

——记原宁夏医学院院长陈树兰

1953年,西北大区撤销,刘善理的医疗队被划归宁夏省,医院的领导不忍看到热恋中的一对情侣两地分居,建议陈树兰也去宁夏,她接受了领导的建议,再次向生活和工作条件相对较好的西安说了再见,踏上西行来到宁夏。用无私的奉献和辛勤的汗水在这片荒漠的土地上,铸就了人生的灿烂和辉煌。

陈树兰:西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直属医院的领导听说刘善理被宁夏截留了,开始很不高兴,但最后也没办法。人事处领导找我谈话,告诉我刘善理的医疗队不能回西安了,他今后要在宁夏工作,宁夏缺医生,实在没办法,领导还从工作需要及我们两人的关系考虑,建议我也去宁夏,我没有过多考虑就答应了。我对组织上的决定无条件服从。我记得特别清楚,到银川的那天是1953年5月3日。那时银川还没通火车,我是坐着大卡车离开西安,路上走了两天半,住了两晚上旅店,一路风尘来到了银川。直接把我分配到宁夏省人民医院,就是现在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据宁夏医学院志记载,与陈树兰一起来的还有伞鹤枕医生,他们俩是新中国成立后从外省最早分配来宁夏的大学生。欢迎他们的规格很高,卫生厅党委书记侯东海、副厅长张程,院长李方春接见了他们。李方春还带着陈树兰到各科室熟悉情况,希望他们能为医院挑起更多的重担。

1953年的宁夏尚处在十分贫穷时期,全省的医疗机构不足百家,专业医护人员少之又少,全院仅有内、外、妇、儿、中医、针灸、急诊等十个科室,病房也仅有50来间,180张病床。这样的规模还不如吉林省的县城医院,更不如西安。银川市留给陈树兰的第一印象是如同东北的乡镇,没有柏油路,全是土路,几乎没有汽车,大马车和小驴车全都在一条路上行走,更像老家的集市。好在她的追求不是城市的楼房,也不是生活的优越,她关心的是如何为更多的病人服务。

她喜欢医生这个职业,来宁夏后她与刘善理能经常在一起,这给她今后的工作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从宁夏开始起步。

陈树兰:宁夏省人民医院的前身是教会医院,解放前宁夏没有大医院,我先在内科工作,当时医院是在银川老一中的边上,都是平房,只有几个科室,我们是这个医院最早上过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当时的内科只有4名医生,其中3名是卫校毕业的,很难开展业务,除急症外,只能治疗常见病,医院寄予我很高厚望,当时我已经完成了入党的心愿,每天都在想着怎么样更好地提高医疗水平为病人服务。刚到内科时主任是胡善昌,他是个很有经验的好医生,他带着我,当时的内科只有37个床位,每天都跟着主任上门诊、查病房,当时的医疗条件很差,连胃出血这样的病都看不了,化验只能查血、尿、便,不能查生化,病人发热了就打退烧针,遇到大病的病人只能转到兰州、西安。

(蔺银生 撰稿)

--> 2023-06-12 ——记原宁夏医学院院长陈树兰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60729.html 1 病人的康复是我最大的快乐(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