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束 蓉 纳紫璇 梁 静 见习记者 张海峰
初夏的微风拂过,贺兰山脚下的“绿色海洋”泛起一波波涟漪。曾经的荒漠、戈壁变身为58.3万亩酿酒葡萄园,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
“过去葡萄酒产业实现种得好、酿得好,除了凭借技术人员丰厚的经验,还要‘靠天吃饭’,现在酒庄依托5G技术,安装了智能化温度传感器,土壤数据即时在大屏上显现,不仅可实现用技术管出好葡萄酒,还能实现生产质量的追溯。”志辉源石酒庄酿酒师杨伟明是产区实现数字化发展的见证人之一。走进美贺庄园的智慧葡萄园数据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葡萄园的气温、风速、日照、降水、紫外线、气压等数据,为酿出上乘的葡萄酒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数据还可通过可视化与游客和消费者共享,这些都离不开‘数字化’赋能。”美贺庄园庄主奚强说。
2021年,宁夏依托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的“样板效应”,以科技创新为“紫色梦想”赋能,陆续培育自治区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个自治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区,并组建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指导35家酒庄(企业)获评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重在实践。2022年7月,宁夏正式实施首批4个“揭榜挂帅”科技项目,葡萄酒产业占得一席之位。同年10月,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项目“葡萄酒陈酿期间橡木桶替代材料装备研制”举办启动推进会。随后,宁夏成功申报联合国粮农组织“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生态安全种植和资源循环利用”项目,这项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农村部和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等共同合作开展的高科技创新型项目,计划两年内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建成一批生态栽培技术管理葡萄示范园,并通过种植户“参与式”推广方法,提高葡萄园管理水平,促进葡萄酒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今年2月,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被认定为2022年度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这也是国内首个服务于葡萄酒产业的“开放共享”式技术创新平台。
截至目前,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年产葡萄酒1.38亿瓶,居全国酒庄酒产量第一位,综合产值达到342.7亿元。“力争5年内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00万亩、综合产值破千亿元,15年内面积150万亩,综合产值破2000亿元”——《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为宁夏乃至中国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勾勒出一个宏伟的未来。(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