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毕 竞) 近日,在宁夏兴源达农牧有限公司,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宁夏科技协会共同为灵武奶牛“科技小院”正式挂牌。科技小院的成立,不仅是科技助农、产业开发的“科研实践站”,更成为科普教育、人才培育的“科研课堂”。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科技小院”,到如今,该校已在24个省区市的91个县市区旗建立了139个科技小院,让青年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此次挂牌的灵武奶牛“科技小院”,以宁夏兴源达农牧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由宁夏科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灵武市政府、宁夏农技协、灵武市科协共同建设。小院围绕我国奶业振兴“卡脖子”技术难题,凝聚“政-校-企”三方力量,共同建设“两院三基地”:即奶牛种业研究院、现代奶牛产业学院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奶牛健康养殖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和奶牛良种繁育基地,积极构建把学校建在基地、把实验室建在牛场、把课堂设在牛舍、把成果落地养殖园区、把人才留在行业的育人格局,形成技术创新与应用、高端人才培养、推动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的“政产学研用”新机制和新模式。
据介绍,灵武养殖基地有60多家规模奶牛牧场,但在我国奶种业发展中,长期依赖国外进口,如果缺乏奶牛的种质资源,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奶产业未来发展问题。2021年4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奶牛博士”科研团队陆续来到灵武市养殖基地宁夏兴源达农牧有限公司,开始了探索奶牛种业“芯片”之路。
目前,该科研团队已实现良种奶牛“活体采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快速繁殖的高效应用,超级奶牛体细胞克隆技术规模化生产及单精子注射性控胚胎生产等多项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同时建立了超级奶牛遗传资源库,基地现已成功诞生多头克隆奶牛,112头体外受精胚胎奶牛,这是在良种奶牛繁育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为破解我国奶牛良种繁育“卡脖子”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