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病人的康复是我最大的快乐(四)

——记原宁夏医学院院长陈树兰

上世纪60年代初陈树兰(左)与刘善理一起研究病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春军医大学那段时间不长,但很快乐。在学校陈树兰当起读报员,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得了三等奖。这是她人生第一次获奖。

194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春军医大学部分学员并入了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陈树兰又和100多名同学一起,转入中国医科大学继续学习。大学生活第二年,文静漂亮、学习刻苦的她成为同桌刘善理心中的女神,在亦学亦友亦兄长般的关怀下,陈树兰收获了爱情。这时的陈树兰每天都被阳光包围,她还当选了团支部委员、化学课代表。花前月下谈论最多的是学好专业,报效国家。

1950年底,抗美援朝开始,很多地方的医生都被补充入伍上了前线,国内医学专业人才特别紧缺。按规定医科大学是五年制,为适应特殊的需求,学校让她们提前毕业,直接充实到各地医疗单位。1952年陈树兰结束了快乐的大学生活,走上工作岗位。被分配到卫生部在西安的直属医院,在满怀报国激情中她向老家吉林说了再见,那年她22岁。

陈树兰:大学我们少上了一年,因为抗美援朝开始后,各地都需要医生,所以我们就提前毕业,后来学校又把我们那期同学全部招回学校,补课一年。我们是国家第一批统一分配的大学生。毕业前学校天天教育我们,青年人要志在四方,号召我们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当时是入党积极分子,在填写毕业志愿时,还专门找了个艰苦的地方,就是大西北。我和刘善理一起报的名,学校把我们分配到西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直属医院。到西安后,西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部长还接见我们:“这里就是你们施展才能和实现理想的地方,国家需要你们、西北需要你们、人民需要你们。”到新单位上班时,满脑子都是怎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贡献,浑身充满着激情和力量,有时候上班连轴转,也从不叫苦叫累。那时还经常学习毛主席《纪念白求恩》那篇文章。白求恩精神也是我更好的为病患服务的一个动力。

西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直属医院工作条件比沈阳差了许多,也累了许多,刘善理被分配到西北民族医防队,还担任了副队长,工作地点在阿拉善左旗,为牧民看病,每天骑马在草原上巡诊、为牧民送医送药,出诊时常常是一边挎着医药箱,一边挎着匣子枪,因为当时草原上还有土匪伤人,必须严防,英武的身影中隐藏着更多的是艰辛、劳累与付出,还真有点白求恩同志献身革命和医疗事业的味道。与陈树兰聚少离多,常常靠写信相互寄托思念、送去问候。

陈树兰从迈进西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直属医院大门后,就以勤奋好学、不怕吃苦、兢兢业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获得病患和同事们的好评,当年就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那时候的陈树兰可以说是工作和爱情都在蒸蒸日上。

(蔺银生 撰稿)

--> 2023-06-05 ——记原宁夏医学院院长陈树兰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60424.html 1 病人的康复是我最大的快乐(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