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束 蓉
“太感谢你们,让我找到儿子。”5月30日,一位白发苍苍的福建籍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再三向固原市救助管理站和固原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一行人鞠躬感谢,他数度哽咽,令人动容。这段跨越2300余公里的闽宁寻亲佳话还要从一年前说起。
苦寻未果 流浪男子身份成谜
2022年3月19日,固原市原州区开城派出所警员护送一名流浪乞讨男子来到固原市救助管理站(以下简称救助管理站),男子衣着脏乱、身形消瘦,神志有些不清,言语混乱,一时无法确定身份信息。经入站安检登记后,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仔细检查后,以耐心询问、手势比画、写字交流等方式,除得知男子叫“高明”外,无法获取其他有效信息。
本着人道主义救助精神,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救助工作规程,在“高明”入站24小时之内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固原大城小事等媒体平台发布了寻亲公告。并在7个工作日内报请公安机关采集男子DNA,开展DNA比对、人脸识别和身份查询工作。尽管最终未查找到任何寻亲线索,但救助管理站始终没有放弃寻亲念头。
在救助管理站人员日复一日地耐心说服开导和用心用情照料下,从不说话的“高明”精神状态逐渐好转,脸上也有笑容,和别人有了语言交流,对救助管理站产生了放心感和安全感。在站内,有些年轻工作人员还陪“高明”一起跳绳、聊天,彼此处成了家人般。随着时间推移,“高明”紧闭的心门也向“家人”打开了,他主动向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讲起了他的过去,提到了小时候在海边打鱼、出门要坐船、去过湄洲岛和妈祖庙等旧事,并清晰地说出“爸爸叫高义国、妈妈叫李来水”等重要信息。救助管理站人员第一时间将这些信息反馈到固原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兴原路派出所,但公安这边还是没有获得其家人确切信息。一转眼,“高明”在管理站已住满3个月,按照救助工作规程,应在当地为他安置落户。在办理落户安置期间,救助管理站没有放弃,根据“高明”平时提供的碎片化信息,不断循线追踪,尽可能地继续帮助“高明”寻找户籍地和家人信息。
柳暗花明
流浪男子系福建走失人员
今年5月,救助管理站再次报请公安机关DNA采集比对,得到疑似“高明”直系亲属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岐镇这一信息。在公安机关大力配合下,救助管理站人员先是找到“高明”的堂妹高丽挺,又在她的带领下找到“高明”的父母。随即,宁夏和福建两地开通了现场视频连线,当身在宁夏的“高明”看到镜头对面的两位老人时立即说:“这是我爸妈。”屏幕另一端,“高明”的父母也激动地呼唤着儿子。5月25日,经公安系统DNA信息比对,确认两人为高明生物学父母。
5月29日,救助管理站为“高明”办理离站手续,并安排专职人员护送其返乡。临行前,救助管理站的后厨人员特意为“高明”包了饺子。考虑到“高明”流浪多年没有身份信息,救助管理站人员提前对接了固原六盘山机场和固原市公安局机场分局,帮助他顺利购票、乘机。当晚,在救助管理站人员护送下,“高明”平安抵达福州市救助管理站,并办理了交接手续。
第二天上午,救助管理站带着“高明”来到福建省福州市黄岐镇政府院内,看到阔别已久的家乡,“高明”显得格外激动。见到堂哥,高丽挺代表全家人紧紧拥抱了他,失散26年的亲人终于团聚,大家喜极而泣。
据家人介绍,“高明”的真实名字叫高林,1997年5月,14岁的高林在一艘劳务船上与家人意外走散,家人发现高林失踪后立即报警,并发动周边的亲戚朋友寻找。高林的父亲更是日夜徘徊在海边,四处打听消息,盼望早日找回儿子。苦寻无果后,高父身心俱疲生了一场大病,最终听从家人的劝说放弃寻亲,并以死亡为由注销儿子户口。“谢谢你们,让我找到了儿子。”老人用带着闽南口音的话语,表达了对固原市救助管理站和固原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的感谢,送上了锦旗。高林也深情地说:“固原市救助管理站就是我的第二个‘家’,虽然现在回到了福建,但会想念那里的一切,也会和宁夏再联系。” 闽宁情深同发展、共谱协作新篇章的故事还将一直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