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单 瑞 通讯员 马 瑞
“每年政府招聘临时工的时,我发现很多家长宁愿让子女拿着最低基本工资在机关单位干一两年,也不愿让他们到企业去锻炼。”说到就业问题,吴忠市同心县就业中心负责人金宪忠对此现象十分不解。在他看来,到企业上班不仅缴纳五险,工资可观,还能积累创业经验,为今后发展奠基铺路。
如何破解就业招工“两难”问题?近日,同心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就全县就业创业工作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座谈,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关于金宪忠说起的毕业生就业“怪象”,委员们深有同感。政协委员杨克斌说,近几年同心县电商产业发展迅速,经常能看到企业招工信息,但身边朋友聊起自家孩子毕业后回家就业的问题,依旧不知所措,不仅是年轻人就业难,本地企业招工也很难。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出台促进就业措施,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大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鼓励支持新业态就业等,坚持将就业作为第一民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政协委员妥继忠建议,鼓励更多本地籍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充分发挥行业人员特长优势,带动更多人员参与其中,拉动就业。
“毕业生不愿到本地企业工作,受就业观念影响,更有宣传不到位、信息不通畅原因。”政协委员裴元礼认为,要完善线上线下招聘宣传机制,打造专门平台,就业中心、招聘单位可以灵活采取邀请本地知名网红制作短视频方式,以幽默诙谐的风格向大众宣传,帮助扭转就业观念。
政协委员马瑾建议,政府部门要积极采取主动上门方式,对接招商引资企业用工情况,摸清需求,采用“订单式”培训模式,精准培训,缓解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平衡供求关系,提高就业率。
委员们表示,今后将持续关注民生难点、痛点问题,积极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