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本报记者走进城市乡村,深入了解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即日起本报开设“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栏目,陆续报道基层一线高质量发展的有益经验、亮点成就,呈现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向好发展的美好图景。
本报记者 梁 静
正值初夏的银川,万物并秀、风景如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看银川”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这里启动开展,来自中央、自治区、银川市等主流媒体的新闻记者和区内网络大V,一起走进西夏热电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志辉源石酒庄、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地,将镜头和笔触对准生态环保一线,以新闻视角探寻银川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蹚出的新路子、创造的新经验、取得的新成果。
激活“无废细胞”
建设“无废城市”
建设“无废城市”,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的重要内容。
2022年4月,银川市成功入选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一年多来,银川市聚焦工业、农业、生活、建筑等7个重点领域,全力推进40项“无废城市”建设任务。目前,全市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持续稳定达到10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持续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6%,新增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99%。
5月24日,在宁夏中盛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的5G智能生产车间,西夏热电有限公司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经过一道道生产工序,最终“变废为宝”成为全新的绿色环保新型建材——加气块和ALC板材。
“我们利用西夏热电有限公司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为原料,生产蒸压混凝土高精板材和砌块,在大幅提高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的同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宁夏中盛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玉华说,西夏热电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处置粉煤灰35万吨,脱硫石膏11万吨,预计到2026年,企业年固废综合处置能力将达到80万吨,消耗西夏热电有限公司年产固废的80%。
“依托产业和技术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一滴废水、废料,全程无污染,蒸汽养护利用热电厂的余热,环保高效。我们计划2023年建成覆盖全厂区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实现自给自足。多余电量并入国家电网,增加投入产出比,最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如期实现。”吴玉华说。
修复贺兰山
筑牢绿色屏障
巍巍贺兰山下,志辉源石酒庄安静伫立,曾经满目苍痍的采砂遗留矿坑,已被鲜花绿树、小桥流水所环绕。近年来,银川市在一个个山体“伤口”上采取了削坡放坡、培土造坡、填埋覆土、播撒草种、生态复绿等措施,(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