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是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
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反映,近年来,我区围绕光伏材料、半导体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碳基材料等,通过科技创新推进主导产业升级、新产品开发和深加工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全区新材料企业数量由2015年13家增至2021年109家,初步形成了银川市光伏及锂离子电池材料,石嘴山市高性能金属、碳基及电池新材料,中卫市铝基新材料,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基化工材料等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但目前,新材料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产业配套能力偏弱。部分产业链横向匹配度较低,上下游配套不足,企业各自为战,甚至低层次竞争,集群效应不明显。大部分行业原材料和市场都在外省区,不仅限制产业发展,降低产业利润,也使我区在新材料产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未能形成产业集群。
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全区新材料产业以基础材料或产品为主,资源性特征明显,下游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不足,精深加工企业少、占比低,集群带动作用不明显。在很多先进基础材料领域仍处于起步或追赶状态,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项目较少。
短期用能增长压力较大。我区新材料产业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面临扩规与降耗的双重挑战,未来几年即将投产、引进一批新项目,短期能耗总量增长较快。
高科技、高技能人才缺乏,创新能力急需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弱、力度小的局面没有显著改变,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延伸困难。一线操作人员、高技能人才也极为紧缺,随着新材料产业的不断发展,矛盾将更加凸显。
信息技术应用不足、数字化水平低。新材料产业相关企业大多处于信息化应用起步阶段,信息化应用集中在财务和办公系统,生产、购销等核心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仍然较低。
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建议,扩大产业整体规模。着力打造高性能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光伏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电池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集群,构建以“龙头企业+研发机构+配套企业”为基本模式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开展技术、业务、品牌和渠道等重点要素的整合优化,向大型化、集团化、现代化发展。
建立科技创新生态。贯通产学研用,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全过程无缝衔接,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培育一批创新型示范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聚力突破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工艺,推进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利用等环节创新发展。建设新材料产业中试基地,成立新材料专业化众创空间,搭建专业化研发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加快新材料企业实施结构改造、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技术改造“四大改造”行动,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做大产业规模。鼓励企业提升产品研发设计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市场营销电子化和软件及信息系统服务集成化等智能制造水平。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材料产业深度融合。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任务,分批推进节能降碳改造,提升企业能耗管控水平。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和清洁生产。建设“绿电园区”,建成新材料绿色制造示范园区,支持园区新增产业配套建设新能源项目等政策。
加强人才支撑。探索新材料产业项目“人才+资金+项目+团队”招商选资与招才引智模式,引进一批创新创业人才、高端研发人才、海归高端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加快我区新型材料与清洁能源产业学院建设,支持企业建立新材料教学实习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鼓励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我区新材料产业人才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