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单 瑞) 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杨淑丽提交《关于完善重大慢性病机会性筛查管理的提案》,建议从健全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完善县域筛查干预管理机制、加强慢性病“共病”管理研究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全区重大慢性病机会性筛查干预管理工作。
慢性病机会性筛查是实现慢性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延缓慢性病发病、减少病残率,提高居民生命质量,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健康管理事业。但与此同时,杨淑丽了解到,肺癌、消化道癌症诊断技术是我区县域医疗机构的短板,部分县级医院没有开展低剂量螺旋CT检查,不能独立完成支气管镜筛查,不掌握胃镜和肠镜下消化道癌早癌诊断技术,严重制约县域重大慢性病诊疗工作。
杨淑丽建议,健全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提高诊疗水平和随访管理能力。由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全区重大慢性病机会性筛查干预管理的业务牵头单位担负总责,既完善主管科室牵头、多学科和多科室协作的院内筛查干预机制,也要发挥专科联盟和专家工作组的作用,实现全区上下联动,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现场指导,联合市级医疗机构,共同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机会性筛查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目前,各级医疗机构日常基本上还是以治病为中心,没有将重大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发现和诊断工作纳入医院日常诊疗服务,缺乏多部门、多学科协调配合,筛查流程可操作性不强。县域医疗健康集团尚未将重大慢性病机会性筛查干预工作与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管理等工作统筹实施,医防协作机制尚未健全。”杨淑丽说,慢性病有着互为因果、一体共存的特点,例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常常一人多病,严重影响健康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对象的依从性。面对患有多种慢性病的同一个患者,基层医生不得不分别开展随访,填写不同的随访表,录入不同的数据信息,极大地增加了随访管理的工作压力,也给服务对象带来了极大不便。
针对以上情况,杨淑丽建议,各县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参与、优势互补的重大慢性病机会性筛查干预管理合作机制,创新服务模式,促进区域重大慢性病“防、治、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实施,推动医疗服务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在减轻基层医疗机构压力方面,以市、县级医疗机构为主,联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据各类慢性病筛查干预技术方案,对重大慢性病筛查对象、筛查方案、筛查程序、疾病诊断、评估治疗、转诊随访、组织实施、质量控制等工作内容开展“共病”健康管理研究,简化随访管理工作流程、合并服务内容,减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随访管理工作负担。
如何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为医防融合营造良好氛围?提案建议,将重大慢性病机会性筛查列入医院日常诊疗服务,纳入绩效管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县域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满足慢性病机会性筛查工作需求。加强慢性病机会性筛查的宣传,提高居民的自主健康意识,让“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深入到居民心中,主动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医防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