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重要时刻召开的盛会。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日前,银川市政协主席魏和清结合政协工作实际和切身体会,就如何学习宣传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魏和清说,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对政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上来,自觉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到全部工作中,要按照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提出的“12324”工作思路,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不断健全民主监督制度机制,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平台载体,更好地凝聚共识,切实将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下一阶段工作动力,转化为助力银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转化为助推银川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银川篇章作出人民政协新的更大贡献。
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上彰显政协担当。发挥党组成员、主席会议成员“关键少数”作用,紧扣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开展主题教育,把党的二十大关于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融入“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融入协商议政和履职实践,依托书香政协、委员大讲堂等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教育引导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政协党组对政协领导的重大政治责任,持之以恒抓好政协党的建设,通过民主程序和有效工作,把党的二十大关于党的民主政治理论贯彻到人民政协更好发挥“三个重要”作用中,转化为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优势,确保人民政协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贡献政协力量。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真谛,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紧扣银川市委中心工作和全市工作大局,围绕大力发展“三新”产业、加快打造“两都五基地”建设、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建设国家级产业集群、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等议题开展常委会专题协商议政,围绕推动银川市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大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力度、水生态保护与治理等议题开展专题调研和民主监督,发挥专的优势、商的特色、聚的功能,更好推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银川市委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丰富协商形式,构建以双月协商座谈会、界别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协商为基础的协商新格局,着力在培育协商文化、提高协商能力上见成效,在强化协商互动、推进协商成果采纳落实上提质效,通过与其他民主协商形式的有效融合,激发全社会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凝聚共识汇集合力,在大团结大联合上展现政协作为。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发挥人民政协在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中的独特优势作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进一步宣传政策、释疑增信、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全力推动形成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银川现代化建设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拓展民主强化沟通,依托委员会客室、界别委员工作室等载体,丰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形式和载体,切实加强同各阶层、各领域、各方面代表人士的沟通联系。完善各党派团体参加政协共同性事务的协商机制,积极支持党派团体在政协会议上踊跃发表意见;围绕市委的意图和群众的利益,加大对重大课题联合调研、集体提案督办的力度。扎实开展“委员大讲堂”活动,鼓励和组织委员发挥专长优势,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等重点工作开展宣讲活动,扩大理论传播覆盖面。拓展政协工作外宣平台,开通银川政协微信公众号,构建多方位、立体化宣传矩阵,不断扩大政协工作影响力,推进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在提升能力改进作风上树好政协形象。紧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协委员要“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重要要求,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开展委员年度培训,提高委员履职能力。加强委员履职管理,完善委员履职情况统计、评价、激励和关爱机制,激发委员履职活力。开展委员读书活动,构建以导读、领读、共读为主体的委员读书体系,进一步弘扬新时代政协委员新风貌。在政协系统开展以强素质、强服务、强担当、强斗志为主要内容的“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引导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银川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夯实政协履职基础,完善市县政协联动机制,促进市县政协工作协同发展。加强机关管理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努力提高机关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
(本报记者 赵婵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