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迎春展藤

4月7日,第九届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春耕展藤活动暨《天下黄河富宁夏》第二季《贺兰山下》纪录片发布仪式在吴忠市红寺堡区举行。图为机械化展藤作业。 马 军 摄

本报记者 梁 静 束 蓉 纳紫璇 马 军

土埋蕴地气,藤展向天长。4月的宁夏,看似光秃秃的黄土,却隐藏着春的气息和葡萄旺盛的生命力。

4月7日,第九届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春耕展藤活动在吴忠市红寺堡酒庄举行,春日的暖阳下,一个充满希望的新葡年即将展开。

当日,在红寺堡产区,出土机将葡萄藤上压着的厚厚“棉被”除去,工人将葡萄藤绑缚上架,一株株孕育着新希望的酿酒葡萄即将苏醒。

“春耕展藤是锤炼葡萄品性、传承农耕文化的新风尚。与全球各大著名葡萄酒产区相比,‘冬藏埋土,迎春展藤’是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生产的独特方式,可使葡萄藤抵御极端低温从而顺利越冬,在这种环境下能酿出高品质葡萄酒。”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黄思明介绍,春耕展藤是加强田间管理、提升原料品质的第一关。

黄思明说:“葡萄春耕展藤要适时适地适法,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适时’就是严把出土期。各产区要根据气候、规模、土壤等因素,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出土时间。‘适地’就是因地制宜。根据海拔、地势、土壤、品种分类制定方案,确定出土时间,落实管理措施。‘适法’就是在机械作业基础上,合理安排人工,完成出土、上架、绑蔓等环节工作。展藤期间,各市、县(区)不仅要加强调度,切实解决用工及机械问题,葡萄出土后,还要加强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晚霜冻防御等田间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田。”

春耕展藤,孕育新希望、开启新征程。经历一个寒冬的力量蓄积,在工人们辛勤耕耘的忙碌场景中,一幅春耕的壮美画卷在红寺堡大地徐徐展开,贺兰山东麓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就此展现。

从事葡萄酒酿造10多年的江源酒庄酿酒师王俊杰参加了展藤活动,他告诉记者:“酒庄是2017年建成的,但2013年已经开始了葡萄种植。现在,酒庄拥有1600亩的葡萄种植基地,每年都会参加一些葡萄酒品鉴会、推介会,就是希望能把贺兰山下红寺堡区的葡萄酒品牌推广出去。”王俊杰表示,每一次展藤意味着迎接一个新的年份,充满了期冀和盼望,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宁夏葡萄酒。

红寺堡酒庄有限公司总经理白军告诉记者,近年来,酿酒葡萄已成为托举红寺堡人“紫色梦想”的主导产业,红寺堡区积极融入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主动对标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和推广酿酒葡萄产业,以提升发展质量和综合产出效益为重点,充分发挥红寺堡区“世界独一无二的优质、有机、荒漠产区”优势,推动葡萄酒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目前,红寺堡区累计葡萄种植面积达10.8万亩,引进22家葡萄酒企业,年生产葡萄酒1500余万瓶,产值达7亿元,培育形成了红漠、千红裕、戈蕊红等40多个品牌,在国内外各类葡萄酒大赛上斩获各类奖项380余枚,其中大金奖10枚、金奖144枚。

今年是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关键一年。当日,《天下黄河富宁夏》第二季《贺兰山下》纪录片也宣布上线播出。

为讲好宁夏故事,提高宁夏优势特色产业知名度、美誉度,并为今年6月举办的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大会、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提前预热、营造氛围,2022年5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贺兰山东麓园区管委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联合启动外宣纪录片《贺兰山下》拍摄工作,历时近一年于今年3月拍摄制作完成。《贺兰山下》由52分钟纪录片和20集精品短视频组成,从“天下黄河富宁夏富在哪里”切入,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为载体,用国际化表现手法,通过鲜活的人物和现场寻访,向世界讲述宁夏人民在贺兰山下、黄河岸边为葡萄酒事业奋斗的故事。

新的一年,《贺兰山下》的播出,也将会更好地向世界讲好宁夏葡萄酒的故事。宁夏将继续用好用活综试区和博览会两个“国字号”平台,努力推动葡萄酒产业再创新辉煌。

迎春展藤,美酒可期。带着贺兰山下人们的新希望,宁夏葡萄酒的故事正在徐徐展开。

--> 2023-04-10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57849.html 1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迎春展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