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振星
一块不起眼的煤炭经过层层加工转化,可以织成比发丝还要细数倍的纤维材料,成为防火防爆服的面料,成为飞机、高铁的部件;一块其貌不扬的硅铁,经过烈焰电光的锻造淬炼,可以成为承载庞大数字世界的芯片,成为吸收转换太阳能的电池板……这些神奇变化在宁夏大地上演,并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如何进一步推动新型材料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政协委员围绕招大引强、延链补链、科技赋能、人才建设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
汇聚产业强区新动能
“新型材料产业是我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也是高度知识密集型产业。新型材料技术的创新突破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自治区政协委员相卫国提交《关于加强我区新材料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
与快速发展的新型材料产业对新型材料人才需求相比,我区新型材料人才供给还存在总量、结构、区域不均衡,削弱了新型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动力。我区人才政策竞争性较弱,企业所处工业园区多远离市区,餐饮、娱乐、交通、教育、医疗资源不足,没有留住人才的硬件环境。提案建议将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重点支撑项目、重点研究开发项目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充分结合,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多学科交叉重点攻关,培养一批新材料产业及相关研究开发的高层次人才。在领军人才、托举人才等人才考核评价内容中增加对团队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借鉴北方民族大学材料学院开展的湖州学生定制班的经验模式,鼓励高校、职业院校以新材料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新材料人才“订单式”培养。发挥地方院校在人才储备和仪器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借鉴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企业骨干、高校教师、研究人员的多向任职交流,组建团队,通过校企精准协同,提高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自治区政协委员付元在《关于加强对我区重点产业链核心企业培育管理的提案》中建议,积极加强对重点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后备力量储备,鼓励具有一定条件但尚有差距的我区企业,东部产业转移落户我区的优质企业和具有发展优势的外商投资企业,积极参加核心企业培育辅导,申请进入核心企业储备库。有关部门可针对各重点产业链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备选企业开展相关辅导和培训,帮助企业提升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引导有潜力的企业加强对市场、创新、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配置,在自主创新、产业示范等方面取得进步,形成核心企业梯队,扩大核心企业队伍,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多点发力
让新型材料产业百花齐放
黄河两岸,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企业生产热火朝天,勾勒出产业发展的全新图谱;茫茫戈壁,光伏发电层层叠叠,生态工业绘出“昂扬曲线”,产业格局不断优化。2022年以来,中卫市聚焦“六新六特六优”产业,锚定清洁能源、新型材料、数字信息等领域,对照产业链招商图谱,形成上下游配套、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
自治区政协委员马玉清表示,随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新材料产业呈现出横向扩张、纵向延伸、上下游联动的新发展格局,我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资源能源、鲜明的产业特色将为新材料产业新一轮的突破发展提供机遇。但由于我区新型材料起步相对较晚,整体上仍处于“长身体”“壮精骨”的成长阶段,还面临产业链前端重后端轻、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行、节能减碳约束增大、支持政策难以持续等困难和问题。
在《关于提高我区新材料产业链韧性的提案》中,马玉清建议,(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