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毕 竞) 环形过街天桥原理展示、治沙草方格机、非遗产品升级与更新技术讲解……3月13日至16日,由自治区总工会、科技厅、科协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区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上,百余项参展技术创新成果供广大职工免费参观。
在银川国际会展中心E馆展出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的技术创新成果吸引了众多职工参观学习。获得一等奖的创新成果有5项:一种3D打印迷宫式流道数字化快速组合阀芯的成型方法,相较于传统钎焊,此项创新项目从经济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方面综合测算,可为公司节约成本1500万元。创新的大型电力变压器冷却智能控制保护装置,已通过国网电科院型式试验,经中电联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目前已应用于宁夏、江苏、新疆等。银川怀远路—文萃街人行天桥钢箱梁反向拼装加工技术研究,这一创新型技术应用,提前2个月完成项目,综合节约成本50万元。油松造型技术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创新项目,实施并带动企业收入增长200余万元,近2年已将创新技术在固原市推广种植500余亩,在泾源县新民乡推广繁育造型油松1万余株。改良数字化3D打印截骨定位板在上颌骨Le Fort型截骨术中应用,这一创新项目是宁夏地区首次开展牙颌畸形手术治疗并应用数字化技术。
近5年,全区累计创建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600多个,取得技术创新成果3万余项,每年有40余万名职工参与竞赛活动,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凝聚工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