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玉香) 2018年教育部启动了部省合建工作,对没有直属高校的中西部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采取部省合建模式各支持一所高校发展。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住宁全国政协委员李星提交“关于着力推动部省(区)合建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提案提出,通过部省(区)合建工作,14所部省合建高校的学科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社会服务能力稳步增强,在引领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带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中发挥了积极示范作用。部省合建的金字招牌获得广泛认可,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之路提供了重要参考。但在部省合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与完善。
“调研了解到,目前仍有一些部省合建高校在配套资金和政策支持、放管服改革程度等方面未能达到教育部直属高校同样的政策待遇。”李星委员说,受地域、现状、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的制约,人才“引育用留”困难,高端领军人才及师资队伍建设与东部等发达地区高校的差距越发明显,亟待进一步加强。
李星委员建议,加大部省合建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和优化部省会商机制,进一步提升对口合作高校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多方联动助推部省合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格局和效果。加强部省(区)会商,参照直属高校经费管理使用,进一步增大部省合建高校对专项经费的使用范围和自主权,切实提升经费使用效益。
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基础和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许多地方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李星委员关注的焦点。他建议,要支持部省(区)合建高校围绕地方特色和优势产业,进一步挖掘潜力“以合促建”,建设一批特色优势的学科和科技创新平台。出台专门政策,支持部省合建高校围绕地方特色和优势产业来组建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及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注重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对依托部省合建高校申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特聘教授等岗位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到中西部地区工作;对部省合建高校引进的“非全职但全时在岗”高层次人才及其在部省合建高校工作期间产出的成果,在学科评估和博士点申报等工作中给予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