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韦州诗踪

张 嵩

韦州,如今是宁夏中南部同心县的一个镇,就像众多的乡镇一样看起来很平常,既不显山也不露水,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确如此,它身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光彩已经消失殆尽,在岁月的长河中再也无法找回昔日的荣耀。但如果拂去它身上的尘埃,仔细探寻,韦州在宁夏历史上也曾经是响当当的,即是现在的一些地县级城市也难以望其项背。韦州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层背景,更有着令人刮目相看的文化分量。

韦州是宁夏历史名城之一。韦州,汉属北地郡,隋唐时归灵武郡。唐代称安乐州,是安置吐谷浑的地方。《新唐书》记:“威州郡阙。中。本安乐州。初,吐谷浑部落自凉州徙于鄯州,不安其居,又徙于灵州之境,咸亨三年以灵州之故鸣沙县地治置州以居之。至德后没于吐蕃。大中三年收复,更名(威州)。”宋时为西夏占领,因“威”州有威慑弹压少数民族之意,遂被西夏改为韦州。《宁夏志笺证》解释:“韦,亦通‘围’,有藩篱之义,夏国南疆之屏障也。”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宋五路大军攻夏,在灵武城下战败,随军担任“辟掌机密文字”的张舜民,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西征回途中二绝》,诗中有“青铜峡里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句,这是最早能见到的关于“韦州”的记载。唐宋(西夏)以来,韦州不仅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通衢,番胡使节、商贾驼队、兵粮驿马不绝于道,而且也是西夏筑城藏兵之地,作为与宋长期抗衡的一个军事要地。元、明以后一直沿用韦州,至今未变。值得一提的是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旃被封藩于此并居住了九年,真正使韦州的影响力达到了空前。朱旃在韦州期间,建立王府,修筑城墙,发展畜牧,还在韦州城外修建了东湖、鸳鸯湖等游乐场所,使韦州一时间尽显繁华。朱旃喜欢诗文,留存下来的在韦州所写或关于韦州的诗词就有10余首,这些诗作记叙了当地的风物、世情、民俗、社会及游乐、观景、记怀、叙旧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也为韦州历史文化增添了瑰丽的一笔,其中代表性的诗词作品有:

晚登韦州楼

炊烟几处起荒城,柳外游丝百尺萦。

把笔登楼谩回顾,夕阳流水总关情。

登韦州城北拥翠亭

天际风云起,山树结夕阳。

园林含暝色,笳管动衰音。

边报军书急,南来雁信沉。

病怀与秋思,憀慄苦难禁。

东湖春涨

三月东湖景始饶,水光山色远相招。

鱼冲雨急牵浮藻,莺逐颠风过逝桥。

花落咋疑金谷地,浪痕初识海门潮。

临堤尽日忘归去,为惜余春谩寂寥。

临江仙·避暑韦州,行有日矣,喜而赋此

塞上冰霜三十载,新来华发盈颠。韦城风景自堪怜,螺峰初雪霁,月榭谈笼烟。想得灵州城下路,绿杨芳草依然。黄骝蹀躞杏花天。丙辰初日出,南上渡头船。

以上四首诗词分别选自《嘉靖宁夏新志》《宣德宁夏志》以及《宁夏志》,有绝句、有律诗,有五言、有七言,也有词,证明朱旃诗词作品体裁是比较丰富的,他本人也是作诗填词的多面手。这些作品既有韦州景色的描写,也有边塞战争的叙述,更有触景生情、思念远方故土的乡愁之作。朱旃把韦州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在此居住九年之后迁去宁夏府城(银川),死后又回葬韦州附近的罗山,子孙后代也多葬于此。1968年,韦州周新庄出土了《大明庆靖王墓》圹志盖文和《大明庆靖王圹志》,详细记叙了朱旃在宁夏近半个世纪的藩王生活,他年少封于韦州,死后亦葬于此。朱旃生于六朝繁华之都南京,塞上几近荒凉之地韦州却最终成为他的安魂之乡,不能不令人感慨。但他为韦州历史文明的进步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启蒙思想、传播文化,作文写诗、撰写方志等等都是很有历史进步意义的。他对韦州的印象也必然打上了感情的烙印。他在自己所著《宁夏志·属城》中记述:“洪武癸酉(洪武二十六年,公元一三九三年),予受命西来,居之九年。地土高凉,人少病疾,地宜畜牧。”《万历朔方新志》也记载:“洪武间,庆靖王猎于此,见罗山秀丽,遂宫室,居之九年,移宁夏。”赞誉之情,溢于言表。

韦州虽然地处边塞,但它在历史的枝干上曾经结出的繁华使人侧目,有一件事情就足以证明,那就是韦州也有属于自己的八景(实有五景),在明清之际的宁夏有“八景”之谓的地方不到10处,韦州能跻身其中,可见其历史地位之高。朱旃本人写有一首《东湖春涨》,受其影响,庆王府长史刘昉写有《蠡山叠翠》《西岭秋容》《白塔晨烟》三首,庆王府丰林郡王朱邃写有《石关积雪》《西岭秋容》二首,另有明时先后在韦州为官或生活过的穰穆、刘中、张彝、朱平斋等人都写有韦州“八景”的诗,清代灵州举人王赐节也写有《东湖春涨》《石关积雪》《西岭秋容》三首韦州的景观诗,文人咏唱,承韵百年,佳话流传。有明一朝,描写韦州的诗作还有朱复古的《韦城春晓》、王越的《过韦州》、路升的《韦州故宫》、刘长春的《夜宿韦州》等等,这些诗作,宁夏文史研究馆编辑的《宁夏历代诗词集》都有选录。纵观历史长河,宁夏鲜有一个今日属于“乡镇”级的地方能够在历史上享有过如此隆崇的文化盛宴,不能不令人掩卷长思。

诗是一个地方悠久历史、厚重文化最炫人耳目的光环,其艳丽之处不仅仅在于它具备的生动文字,而在于它记录的再也不能为后世所复制的当时发生的状况。诗是宝贵的地方志史料,更是一段段能够深入人脑海的“映像”,随又使人能从中产生出许许多多七彩缤纷联想的奇妙文体。

--> 2023-03-01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56332.html 1 韦州诗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