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束 蓉
18年爱心积累,宁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库容量达到了3.52万人份,宁夏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达到100例。
2月17日,家住吴忠市利通区的莫女士在外地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后返回家乡,刚下高铁,就收到宁夏红十字会、吴忠市红十字会、利通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送来的鲜花和祝福。她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第14674例、宁夏第100例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2005年5月,宁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正式启动。到2008年7月,石嘴山市医生张华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宁夏首位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随后银川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等地相继有志愿者捐献。
2023年2月,利通区莫女士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素未相识的血液病患者。莫女士的爱心来自于她身边好友对她的影响。据她回忆,她已坚持无偿献血20年。多年前一位好友身患血液病,为了尽力挽救好友的生命,莫女士和丈夫先后两次为好友捐献成分血,但最终好友还是遗憾离世。2017年,她献血时看到“捐献造血干细胞、传递生命新希望”的宣传海报,从而了解到采集8毫升血样就有机会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想到多年前好友的遭遇,她毅然登记采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2021年,莫女士接到吴忠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她与国内一位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配型相合,是否同意捐献。想到自己可以挽救一条生命,而她又是患者唯一的全相合供者,她不由得感慨万千,坚定了自己捐献的决心。当她将这个消息告诉家人时,爱人表示:“生命至上,我完全支持,会全程陪同捐献。”两个孩子也觉得妈妈是挽救患者的“巾帼英雄”,很为妈妈自豪。
2021年7月配型成功后,由于患者先后出现感染、化疗等状况,捐献一度延期。此后由于患者病情反复,新冠一度呈阳性等一系列因素导致捐献一次又一次搁浅。直到2023年2月,第三次启动捐献流程,莫女士积极配合,她专门请假,在爱人的陪同下,踏上了驰援捐献之旅。经检查,身体各项指标正常,符合捐献标准。顺利完成捐献后,受捐患者在信中表达出对莫女士的诚挚感谢:“您的捐献让我感受到坚强和力量,您的无私奉献让我和家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真心地感谢您带给我的新生。”
“一代一代志愿者接过捐献的接力棒,挽救素不相识的病患,把温暖送给最需要的人。他们传递的不仅是一份份爱心,更是一份份责任和担当。”宁夏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田永华说,宁夏红十字会将以不懈的追求和百倍的信心,凝聚社会爱心,倡导更多热心人士投身这项公益事业,共同为健康助力,为生命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