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婵莉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现阶段不可逆转的基本国情,将对宏观经济运行、政治治理能力、社会民生保障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高龄、失能、独居、留守等老年群体不断增多。
如果家里有一个失能失智老人会有什么样的问题?社会又能为这些老人做什么?自治区两会召开在即,我区一线养老服务工作者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希望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委员们能多多关注加快推进我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以及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重点支持养老护理专业学历教育方面的内容。
永宁县第二敬老院院长马玉宝告诉记者,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庞大这一现状,我国于2016年开始长护险试点,并在2020年扩大试点范围。2018年以来,长护险试点城市已增至49个,惠及超180万名失能人员。“试点城市通过建立互助共济的长期护理险制度,大大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照料的沉重负担,化解了失能人员家庭照护带来的经济风险。与宁夏相邻的陕西、甘肃、内蒙古均有试点城市,建议宁夏也能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在减轻失能失智家庭经济压力与照护负担的同时,有效提升养老机构的入住率。”马玉宝说。
“说到养老护理员这一职业,在很多人的眼里都是又苦又累、工资低、没前途,这也是年轻人不愿意进入养护队伍的根本原因。”宁夏归德林医养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张春燕认为,如今,养老服务已不再局限于日常看护、生活照料,而是从延续生命,到延续健康、延续尊严,对老年人的“身、心、灵、社”进行全面关怀。专业的护理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具有专业知识的年轻养老服务工作者,无疑是实现养老服务新内涵的重要支撑队伍。
张春燕说,现在养老专业人才供给量很小,而需求量非常大。她希望在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们能呼吁给予养老护理专业学生免费入学、推荐就业等优惠政策,提升养老服务专业的招生吸引力。对于进入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社区专职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毕业生,给予入职奖励。对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在公共租赁房申请、入户等政策方面予以倾斜,提升养老岗位的吸引力,提高整体素质,守护老年人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