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束 蓉) 2月16日,记者从自治区考古研究所获悉,经宁夏考古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共同考古发掘,位于宁夏贺兰山苏峪口内约10公里处的一处瓷窑遗址揭开神秘面纱。
据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专家介绍,苏峪口瓷窑遗址揭示了一个全新的窑业类型——贺兰窑。其主要生产胎白釉润、透光性超强的精细白瓷。工艺采撷两宋南、北各窑之精华,原料和燃料等均采自窑址区。产品质量上乘,以造型和釉色取胜。在北方传统窑业技术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南方湖田窑、越窑等窑先进的窑业技术,创造了别具一格的窑业类型。复杂的窑业面貌反映了当时经济、文化交往交流的历史,填补了西北地区精细白瓷烧造的空白。
苏峪口瓷窑遗址于2017年考古调查时被发现,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窑炉13处。2021年至2022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围绕Y1(窑炉1)与Y2(窑炉2)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揭示了包括两座窑炉在内的完整作坊遗迹,出土了大量全新的精细白瓷产品和各类窑具,并在窑场周围发现了开采瓷土、煤、石英、石灰等制瓷原料与燃料的矿坑。作坊遗迹两窑炉共用,以煤为燃料,有储泥池、辘轳坑、釉料缸、存贮间等。窑具以直筒型瓷质匣钵为主,烧制时均用匣钵正烧,匣钵之间用釉封口。瓷器产品主要为精细白瓷,以碗、盘、盏、碟等日用器为主,另有花口瓶、执壶等大型器物及建筑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