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单 瑞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造改革开放热土,提升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国家级平台影响力,推进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如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民革宁夏区委会提交《关于加快我区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的提案》,聚焦打造国际化高标准生产模式、建立全方位开放型营销体系、探索开放式融合化发展新路子等方面献计出力。
积极打造
国际化高标准生产模式
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世界葡萄酒主产区中的后起之秀,与欧美等葡萄酒主产区相比,葡萄酒产业从葡萄苗育种、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到葡萄酒衍生品开发等环节的科技研发与设备制造方面均较为滞后。我区葡萄酒产业存在分工不细、效率不高等问题,相关部门在评定酒庄时要求酒庄必须配备完整的生产链,但类似灌装机这样利用期短、闲置期长的设备,如果每个酒庄都安装则易导致资金使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葡萄酒产业在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产品等级评定体系等方面建设较为滞后,导致葡萄酒销售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价格战恶性竞争现象。建议打造国际化高标准生产模式,建立葡萄酒技术引进平台,利用税收优惠、财政奖补等措施鼓励引进葡萄育种、节水灌溉、葡萄藤叶籽皮综合利用技术及相关生产设备,提高葡萄酒产业发展科技含量与机械化水平。可参考法国等国家完备的葡萄酒管理体系,围绕葡萄酒品质检测、感官评价、质量追溯,综合运用化学检测、智慧化酿造、数字化管理等措施,建立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品检验检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等级评定体系,正向激励酒庄企业不断提高葡萄酒生产水平。
制定合理的认定及评级办法,修订关于酒庄企业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资金使用率的政策措施,鼓励更多产业配套企业进入贺兰山东麓产区发展,健全产业链,进一步细分生产环节,不断提高产业专业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加快建立
全方位开放型营销体系
由于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葡萄酒在传统工艺、品质保证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具有优势,而美国、智利等国家的葡萄酒以产业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和营销集中化见长,我国葡萄酒消费市场中进口葡萄酒比重较大。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滞后,葡萄酒营销企业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弱,酒庄企业营销体系各自为政,尚未形成类似澳大利亚葡萄酒营销委员会统一营销的模式。
在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过程中,我区葡萄酒产业营销能力不强,消费者认可度不高,陷入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销售困境。2021年,全区葡萄酒产量占国内葡萄酒酿造总量的37.3%,但销量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足5%。建议建立全方位开放型营销体系,借助“一带一路”促进外贸,用好“宁夏—欧洲(布达佩斯)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扩大综合保税区和海关优势,及时向企业提供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法律法规等方面动态信息。
对葡萄酒出口企业设立绿色通道,优先受理报检、优先办理检验检疫业务,优先签发证单,简化通关流程,加快验放速度,提升我区葡萄酒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持续办好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充分利用外事资源,通过外交、外事平台向外推介宣传宁夏优质葡萄酒,利用国际友城平台,组织宁夏葡萄酒企业代表团访问友城葡萄酒产区,建立合作酒庄或葡萄酒展厅。集中在央视投放区域品牌广告,广告植入热门影视、综艺、手机应用,塑造区域特有葡萄酒品牌形象。
全面探索
开放式融合化发展新路子
我区已设计了多条融酒庄与贺兰山东麓旅游景点于一体的旅游路线,但是相比法国波尔多等产区,酒庄与景点之间的道路、指示牌、酒庄周边高品质的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都比较欠缺,更缺乏国际标准的接待能力。作为在世界葡萄酒业界已崭露头角的产区,我区尚未借助葡萄酒知名度面向世界葡萄酒爱好者、世界游客全方位、多语种线上线下宣传“美丽宁夏、塞上江南”,尚未提升面向世界葡萄酒爱好者和游客的服务接待能力。 (下转02版)